正在阅读:《地久天长》:渺小而庄严地活着
首页> > 正文

《地久天长》:渺小而庄严地活着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03-26 10: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韩浩月

  《地久天长》中有许多男主角喝水的镜头,从外头回家第一件事是喝水,大梦中醒来是喝水,招待上门的朋友是喝水……喝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大事,热水,凉水,大缸子,小杯,很多时候,喝水是一种社交手段,也是一种情绪掩饰,但在《地久天长》中,可以看到一种焦渴。

  这种焦渴具体形容起来,大概就是水中鱼落到了旱地里,急躁地挣扎着,努力地翻动着,好不容易遇到一小片水洼,便迫不及待地大口啜饮。这是一种生存本能的反应,是对命运最奋力的反抗,这片水洼里的水喝光了,便奔向下一个水洼。王景春饰演的刘耀军,就曾是这万万千千条小鱼中的一条。

  对于像刘耀军这样的家庭来说,失去独子这样的悲剧,总是能够轻易地让他们的天塌掉。对于生命的延续、家庭内部的生机,刘耀军们总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追求与执着,《地久天长》里所表达的生命观,是这个族群千百年来对抗灾难、勇于繁衍的最大支撑,苦难不能够轻易打败他们,但对生命延续断绝带来的失望,却很容易将他们击垮。

  《地久天长》中3个家庭里的人物都很渺小,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恐惧,听个音乐跳个舞,聚个餐喝杯酒,就已经让他们觉得挺满足了。他们中间没有谁高谁低,哪怕是在工厂里当计生办主任的李海燕,也只是在强行把王丽云拉上车去医院做流产手术的那一刻是面目可憎的。其余的时刻,李海燕是他们的邻居、工友,她一生负疚,活得并不比刘耀军、王丽云夫妇轻松。

  影片没有涉及仇恨与救赎,虽然这两个主题会让电影更加有冲击力。甚至影片也没有对“原谅”这个元素进行过多的渲染,因为从一开始,刘耀军、王丽云夫妇都没有埋怨过沈英明、李海燕夫妇,反而劝慰他们不多说一个字,让充满负疚感的“幸存者”——另一个活下来的孩子沈浩,淡忘因他导致的死亡事件,好好活着。刘耀军夫妇只是过不去自己心里的坎,他们死守着一条底线:不该去怪罪的,永远不去怪罪。

  正是这么一条非常简单的原则,让《地久天长》里的小人物们身上,都拥有了一种庄严感。这种庄严感属于那个时代与环境,尽管有残酷与煎熬,但人心却保持着清白与坦荡,不让伤害带来更大面积的次生伤害,是那时人们一致的信念。现在想来,在过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能够忍受屈辱?其实并不是他们天生逆来顺受,而是在他们的信念当中,有非常磊落的部分。

  这种庄严感,还来自不遗忘。电影《唐山大地震》里,母亲见到失而复得的女儿后说了一句话,“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住你了”。《地久天长》里的刘耀军、王丽云,与《唐山大地震》里母亲的情感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主动选择痛苦,是因为觉得唯有痛苦存在,他们的儿子才不会真正消失于他们的生命中。这是一种仪式,是几千年来藏在骨子里的情感密码,也是《地久天长》3个小时不让人觉得漫长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密码准确地击中了观众内心同样具备的深层情感。

  既然没有仇恨与冲突,自然也就没有救赎与和解。把《地久天长》的结尾解读为和解固然顺理成章,但它有另外一个更大的格局——这个格局就是呈现希望。沈浩有了自己的孩子,刘耀军、王丽云收养的叛逆养子回归,远在美国的沈茉莉结婚生子……鱼归大海,生命绽放,一切都要往前看,这样的结局能释放观众的情绪,带着安慰离开影院。

  整体而言,《地久天长》是部温和的电影,它没有强化苦难,也没有特意催泪,它讲述了小人物的痛苦,也刻画出了他们的宽容、善良与坚韧。所以,无须挑剔它为什么不批判,很多时候,真实记录、温和表达,也是最有力度的审视与评判。

[ 责编:石依诺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