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隆梓
一个农夫的女儿竟然会蜕变成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头牌女角?这并非任意杜撰的新年励志故事。如果你欣赏过这套《比尔吉特·尼尔松:伟大的现场录音》专辑,越发会觉得匪夷所思。
本专辑汇聚了尼尔松毕生演艺精华。
尼尔松(1918-2005)被誉为同时代最杰出的瓦格纳英雄女高音,其成名成家却非一帆风顺。她出生于瑞典南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显露音乐天赋,据她回忆,当她15个月大,就会唱妈妈教她的所有的歌。18岁那年她碰到第一位声乐老师,只听她唱了几个小节,就预言说她将来要成为一位大歌唱家。1941年,她到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去试听,获录取为第一名。“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活的一天,去试听的前夜我还为10头牛挤了奶。”她在学院里的第一位教师是著名的苏格兰男高音,曾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却不太懂得因材施教,尼尔松本来有一副大号嗓子,只需要知道如何有效地获得一个集中的声音,然后输送出去。但该教师却让她使劲逼紧声带去歌唱,弄得她很不舒服,第一天就哭着回家了。后来换了一位教师,还是无济于事,差点儿毁掉了她天生美好的嗓子。尼尔松未敢再去求第3位教师,因为她醒悟道:“我必须自我探索。我最好的教师是舞台。”
1946年,她终于迎来了首次登台的机会,在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参与一场临时取消合约的顶替演出,必须在3天内学会扮演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中的阿嘉德,结果指挥却因为她在演出当晚的一个音乐失误而将她闲置。幸好一年后她又遇上顶替演出,要在两周内学会掌握威尔第歌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一角。这回负责执棒的是德国指挥大师弗里茨·布施,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位歌唱家的潜质,那10场演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从此,各大歌剧院都经常出现尼尔松的身影。
专家和乐迷都认为,尼尔松的美妙声音和非凡造诣是某种“现象”甚至是 “奇迹”。但正如奥地利歌剧演员兼导演奥托·申克所说,“尼尔松的奇迹只有去歌剧院而不是听唱片来体验。”对后世乐迷而言,现场录音虽然只能挂一漏万地再现“奇迹”,毕竟可以为当年的各种第一手描述提供某些佐证,这正是本专辑的价值所在。
本专辑总共有31张CD,以瓦格纳的作品为主,连同理夏德·施特劳斯之作,已占84%,显示了这些作品在尼尔松从艺生涯中的分量。录制时间横跨23年,从1953年她在斯德哥尔摩首演由F. 弗里茨扎伊尔指挥瑞典广播交响乐团演绎巴托克的《蓝胡子公爵的城堡》,到1976年由萨瓦利什执棒巴伐利亚歌剧院演出施特劳斯的《没有影子的女人》,当中包括了不少她刷新歌剧演出史的里程碑式杰作:1954年第一次现身拜罗伊特歌剧节,在E·约库姆指挥下饰演《罗恩格林》中的公主埃尔莎。然后,1957年首度在该歌剧节担纲饰演《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中的女主角,该版本罕有地集中了3位名叫沃尔夫冈的猛男,分别是饰演特里斯坦的男高音温德加森、指挥大师萨瓦利什以及作为艺术监制的瓦格纳嫡孙。至于《女武神》更值得大书一笔,瓦格纳的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及其布伦希尔德的角色,在尼尔松的演艺生命里占有突出的位置,但她当年是英国迪卡唱片公司旗下艺术家,曾参演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的《指环》全剧录音室录制版,因此,当1969年卡拉扬要在大都会歌剧院搬演《女武神》时,本来需另觅女主角人选,孰料大都会歌剧院时任总经理附加一个条件:“没有尼尔松就不开演!”几经周折斡旋并体现各方的善意,才有了这个珍贵的版本。饶是尼尔松身经百战,也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她迟至1965年才接演施特劳斯的《埃莱克特拉》,尽管她早年已演出过其《莎乐美》,两者同样涉及年轻女子狂热的精神变态行为。本专辑保留了这两部杰作共3个版本,由伯姆分别指挥大都会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他是公认的施特劳斯演绎权威。此外,在1961年由斯托科夫斯基执棒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普契尼《图兰朵》中,可以听到尼尔松与意大利男高音F·科雷里较劲比拼,后者以外形俊朗而略带神经质驰名。至于1970年由意大利RAI国家交响乐团演出贝多芬的《费德里奥》,则是尼尔松与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惟一一次合作。
本专辑所载均是西方歌剧史的指标戏码,演出搭档又是罕见其匹的“梦幻组合”,令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该段期间,尼尔松在声乐和艺术技巧上均处于巅峰状态,其北欧嗓音冷静沉着,气息控制得宜,音域宽广,音色强而有力,无论对手表现多强势,无论乐团的音量多宏大,她都能够稳占上风,并且惟妙惟肖地再现不同角色的神韵,于细微处的诠释令人十分着迷。
不久前,国际古典音乐奖iCMA公布了2019年获奖名单,本专辑赢得了“历史录音”奖项,不仅仅是由于它制作精良,一律据原始母带进行数字重新混音,尽最大可能再现尼尔松的“世纪之声”,还附有彩色精印小册子,回顾她的从艺历程,借此向其百年诞辰致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能够见证尼尔松以无与伦比的歌艺,实现了从农家女到歌剧天后的完美飞跃!(甄隆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