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文静 黄奕杨
14日,年近80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携3D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来济,在鲁信影城举行首映礼,并与戏迷见面。尚长荣的声音依然洪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保持着年轻人的心态,开玩笑自称“70后”。尚长荣更是讲述了他与山东的渊源,也正是在青岛演出期间,他的父亲、京剧大师尚小云才允许他学戏,山东是其艺术启蒙的宝贵之地。而谈及传统戏剧的传承,尚长荣认为,艺术没有国界,也更应该借助新技术、新艺术形式将其传播出去。
尚长荣在首映礼活动现场
京剧电影不是舞台剧的照搬
在庞大的电影市场格局中,传统戏剧电影不受欢迎,市场更是一直缺少京剧电影的影子。虽然京剧贵为“国粹”,但这些年观看京剧的观众较从前减少了,愿意走进剧院欣赏京剧的观众也不多。为了传承这门国粹艺术,年近八十的尚长荣拿出很多精力,来做京剧电影。3D电影《曹操与杨修》《霸王别姬》就是他努力的结果。因为无论从电影史的角度,还是从保存京剧艺术精华的角度,制作京剧电影都不应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京剧格局中必须有京剧电影,把今天最经典的唱、念、做、打用电影的方式表现出来,就会有口碑。”尚长荣先生坚定地表示自己很有信心。
《曹操与杨修》的拍摄非常复杂,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舞台调度,还需要一遍遍地进行拍摄和录音,这些复杂的工作都由尚长荣亲自完成。该片导演滕俊杰表示,拍摄中,他与尚长荣甚至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就是用不用替身。“尚老膝盖受过伤,对腿的影响很大,我想重场戏由他拍,其他用替身。但尚老坚持所有的戏都自己上阵。为他准备好的替身反而向我抱怨没活干。我是两头都‘得罪’了。”滕俊杰说,尚长荣用他的坚持和他多年的艺术功底,以高龄完成了全部曹操戏的表演,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学习。
在现场,戏迷发现尚长荣还是一个“年轻的时尚老头”。他说自己第一次看3D电影是《魔术师的奇遇》,第二次看的是《阿凡达》,了解了电影3D技术之后,觉得用3D电影拍摄京剧未尝不可。但是直到真正拍摄,才发现很麻烦,舞台是写实的,而电影是写意的,但是《曹操与杨修》最终做到了虚实结合。“它不是电影的纪录片呈现,不是舞台戏剧的照搬,电影呈现模式新颖,但没有脱离京剧的根儿。这也说明,古典并非不能时尚。”
只有对戏剧史门清儿才能发挥才智
“我爱看吕剧,听柳子戏。”无论是在电影首映礼上,还是给京剧剧迷的专题讲座上,尚长荣都以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的姿态向众人宣称自己“仍然属于‘70后’,是‘80后’的预备班”,这种年轻的心态非常感染人。
此次济南之行,尚长荣举行了收徒拜师仪式,收省京剧院花脸演员张宏建为徒。谈及收徒,尚长荣说,他会不遗余力地帮扶年轻演员,辅导青年演员他是敞开大门的,而真要拜师,他很挑剔,必须要德艺双馨的年轻演员才行,他希望徒弟能全身心献身给艺术事业。他也希望在山东收的徒弟,能为京剧的发展和辉煌奉献力量,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纯纯粹粹的山东人。
尚长荣还谈到了他与山东的渊源。他说,自己早就想到山东来,到济南来,跟戏迷进行“汇报”。“山东是戏剧大省,戏剧团体很多,很多老一辈的京剧艺术家都是我的老大哥。而我自己对山东还有一个情缘。我小时候,父亲不让我学戏,让我上学堂。而在1950年,我陪父亲来青岛永安大戏院演出时,我的父亲终于答应让我学戏了,在永安大戏院我拜师学艺,并于当年以花脸形象第一次登上舞台。山东是我艺术启蒙的宝贵之地。”
作为中国京剧界的“航空母舰”,尚长荣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历史故事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从前的中国戏曲艺人生活是艰苦坎坷的,而中国戏曲的精神是正面的。我经常给年轻的同行介绍京剧历史,是为了警醒年轻一线工作者们,要尽职、尽心、正业。只有对历史门儿清,才能发挥好各位的聪明才智,为戏曲事业做贡献。”
老艺术家也同样给年轻一辈的同行展现了自己的先进意识,他做演讲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畅谈他戏曲创作的思路。尚长荣说,后人应当站在先贤的伟绩上,了解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审美节奏,保留戏曲的本体生命,又要结合交响乐、电影新技术等推陈出新,不要止步于眼前。(师文静 黄奕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