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历史剧应为现实提供启迪和参考
首页> > 正文

历史剧应为现实提供启迪和参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2-28 16: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历史剧应为现实提供启迪和参考

——在越剧《屈原》“二改”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编辑、原主任):

  昨天的舞台非常完美,能够呈现这样的效果,我感慨良多。刚吴凤花介绍,《屈原》这部剧一直在改,边演边改,精益求精,并且这些努力是可以被看到的。看完昨天的演出后,我们看到了这部剧的改观,从大场面到小细节,从音乐到舞美再到配乐……尽管这些改动和变化都不大,但这些修改对于整部剧目的艺术方式、艺术水平都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绍百作为一个县级剧团,功底扎实有力,表演有声有色,可以为创作生产演出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绍百对艺术始终保有较高的追求,对艺术的生产流程、创作机制、目标达成的高要求,乃至对中国戏曲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屈原》这样的题材并不是越剧的强项,但是,剧团勇于挑战自我,努力把越剧发展得更丰富、完整,不断地激活自己的思考和创意,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戏剧、剧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应该说,越剧《屈原》从文本到舞台呈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历史剧创作历来都有难点,即除了历史故事的外壳之外,如何把握故事想要传递的精神,对于当代有什么样的现实关照,能为今天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启迪和参考,这都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如何用当代的视野和审美,进一步挖掘和放大历史剧的精神内涵,达到思想和艺术的和谐统一,也是戏剧一直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屈原的精神和理想是极为可贵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找到浑浊之气,不屑于与之同行,这就是屈原忧患意识和高洁人格的表现。对内除弊革新,对外合纵抗秦这是他的爱国之心和治国之道。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他的纯粹和他的理想,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中国人的人格标尺,所以这样的人物放到舞台上,有他独道的精神指向和精神力量。

  应该说《屈原》这部剧的舞台呈现大气而有诗意,尤其是表现屈原投江的部分,在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氛围下营造出了一种极富深意的表达,舞台的格局很大,很有气势。同时,合唱、伴唱、音乐、配器也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体现出了较好的历史质感。剧中的宋玉、婵娟与以往同题材的作品相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几组人物关系围绕矛盾展开,不论是对比式的、相冲式的、连带式的,表现得各有特点。

  下面,我想说几点建议:

  第一,剧中多次提到清浊之论,这是整个作品的一个基调。我认为可以把清浊的隐喻表达得更明确一些。序篇中,屈原认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靳尚认为“水至清则无鱼”,渔夫则认为“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浊鱼死,不清不浊鱼儿肥”,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两种为人处世之道,靳尚和渔夫的话区别不大。第七场相同情节,和开篇形成相互印证,但是清浊之论却没有最终的结论。作为全剧的戏眼和戏核,结尾部分应该对清浊问题有些高度提炼和概括的句子,并在“清”这个问题上有所揭示,这样整条线索才会更加清晰。

  第二,楚怀王被囚禁后,在狱中与屈原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表达了他的悔悟、痛惜之情。我认为对楚怀王进行这样的处理还是有些理想化,是会无形中削弱掉屈原的悲剧意味,使得整部剧的戏剧冲突、爆发力上受到一些影响。另外就是,楚怀王伐秦与被囚禁是两件事,目前,剧中只有一句台词,他从兵败到囚禁的过程一笔带过,这样可能会误导观众,所以,建议这个部分的处理再从容一些,适当增加一些过度的语句。

  第三,“一改”之后,这个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稍显遗憾的是,剧中好听的唱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唱段、有越剧特色的唱段还比较缺乏,我希望下一步能在特色唱段上再下些功夫。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