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周末 > 正文

川剧当自强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02-28 20: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康式昭

  喜逢新时代,是我们川剧人的幸运。怎样做,则看我们的作为。对剧团和戏剧人而言,最根本的,还是陈云同志早年提的要求:出人出戏走正路。

  引一则友人前些时候传来的信息:去年5月,川剧题材电影《活着唱着》开机,邓婕监制,张国立站台。邓婕是川人,还是川剧从艺者出身。他们夫妇二人对川剧的热爱和关怀,对川剧现状和前景的担忧,那一派赤子之心,坦露无遗,令我这个同乡、一辈子热爱川剧的老文化人,深深感激和无比敬佩。或许,这也叫相同的乡愁吧。

  如实说,“振兴川剧”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相对于各地方剧种而言,是提出较早的,还设有专门的机构督办。基于种种原因,却是收效甚微。如今,整个四川全省能演出一台大戏的川剧团仅仅五六个,加上重庆现存的两个(重庆市川剧院和坐落于万州区的三峡川剧团),总共七八个而已。而就重庆市说,上世纪80年代初,县、区级国办川剧团还有30多所!人才大量流失,川剧经历了阵痛的时期。

  幸运的是,现今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事业的好政策,给文艺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川剧,自然也幸运地享有这一春天!

  对此,我有深切体会:一是前些时日闭幕的四川省川剧艺术节,想不到竟然有20多台新创剧目参演!许多团原本人手不齐、缺梁少柱、名存实亡,是延请现存大团没用上的骨干或退休艺术家领衔,共推新戏;不少民营剧团也顶了上来;有的更是强强联手,打造佳作。去年11月初我在成都就看了川渝高手联合推出的《金沙江畔》。编剧周津菁、总导演胡明克都来自重庆,制作方却是四川省川剧院,突破门户,资源共享,着眼大局,共攀高峰,这不是基于当前剧团稀少的权宜之计,而是带有演艺新特点的未来模式,给人以鼓舞和启迪。热气扑面而来,深深感染了我,教育了我,让我形象地感受到了川剧新时代获得的发展机遇和前进的壮阔气势。

  说到川剧新时代,我认为,首先要对“新时代”有正确的理解。这个“新”,不是通常说的“新一天”的“新”,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阶段。

  我以为,剧团和从业者们,只有把准政治方向,心明眼亮不迷航,才能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明辨是非美丑,抵制邪恶诱惑,才能在新时代走得更稳当、更坚定、更自觉。

  喜逢新时代,是我们川剧人的幸运。怎样做,则看我们的作为。对剧团和戏剧人而言,最根本的,还是陈云同志早年提的要求:出人出戏走正路。

  先说“出人”。戏要人演,着力培养出色的演艺人才。从总体看,川剧人才还有重大的短板:编剧和导演人才奇缺。就编剧说,《金子》的出色编剧隆学义已仙逝,卓有成就的川剧编剧大家徐棻、魏明伦、谭愫等均已高龄。接茬的年轻人尚不成熟,大有青黄不接之慨。导演更是,原本戏曲导演特别是川剧导演就紧缺,如今,大师级导演谢平安已故去,同为著名导演的胡明克、任庭芳也已老矣,更加青黄不接。只好依赖某些“飞行导演”。我以为,就戏曲人才建设而论,更为急迫的是培养编、导人才,解决青黄不接,急补短板!殷切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尽快做出实效。

  次说“出戏”。重庆川剧院推出的《金子》,堪称川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戏曲史的一座里程碑。《李亚仙》《灰阑记》是为古代题材的佼佼者,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近推出的革命题材川剧现代戏《江姐》,则充分显示了剧院的眼光、胆识和担当。空政文工团歌剧团编创的歌剧《江姐》,已经成为保留的经典,难以企及,改为川剧,很可能要冒费力不讨好的风险。但江姐是重庆的骄傲,宣传讴歌江姐是重庆川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歌剧《江姐》更是借助川剧的音乐元素而成功……这一切,启示和鼓舞了他们选择移植改编的决心。他们成功了。

  在“出戏”方面,当前要注意的是,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尽力遵从艺术规律,不满足于打造宣传品,而要力求推出艺术品。豫剧《朝阳沟》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它写的是城市女青年上山下乡与农村青年的结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剧作家杨兰春志存高远,决不敷衍应付,挖掘生活底蕴,遵从艺术规律,极力打造“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精品,创造了新中国演艺史上的奇迹,行内称之为“《朝阳沟》现象”。个中的经验,引人深思。照我看,川剧《金子》也具有这样的潜质,愿它永远保留在舞台上,常演常新。

  剧目建设上,还有一个常常遇到的问题:写好人好事。每当出现好人好事时,地方领导总会要求剧团搬上舞台,予以宣传。这种宣扬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事,理当成为剧团的职责。但我以为,要区别对待,看看有无戏剧性。文艺宣扬的样式很多,比如,勇救落水者而牺牲的英雄,就可以写长诗、报告文学的方式褒扬,或者在救人的岸边塑像,供民众瞻仰。写戏,务需遵从戏剧艺术规律。

  再说“走正路”。毋庸讳言,市场环境不乏使人走偏方向的诱惑,说严重点,充溢着让人沉沦的陷阱。这里,绝对要牢记习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告诫:“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自觉地杜绝低俗、庸俗、媚俗。自觉地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而崇高的职责。

  “走正路”云云,涉及的问题尚多,不一一列举。遵循“艺精德高”的总体要求,不忘初心,谨慎戒行就是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