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周末 > 正文

赤壁情缘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02-28 20: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晓霞

  提起赤壁,没人能绕得开苏东坡。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何等风流,何等气魄!不过,他是“假赤壁”写出真文章,真正的“三国周郎赤壁”并非黄州,而在蒲圻,即今天的赤壁市。去年我到湖北赤壁市走了一趟。

  诗中江南的记忆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中国音乐学院读书时,从《诗刊》上看到一首《山雀噪醒的江南》,作者是饶庆年。那云雾缥缈、柳笛儿轻颤、竹叶染绿的江南,那涧溪细流、青石半掩、崖头山脚野蔷薇吐蕊的江南,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

  此行方知饶庆年是赤壁人。山雀衔来的不只是心中苏醒的江南,还有亦文亦武、一茶一道,充满生机与魅力的赤壁。

  赤壁给人的感觉是立体的、多元的,有诗的浪漫,词的多情,画的意境与色彩。那千年赤壁的悠远与深邃,万里茶道的深深辙印;那葛仙山的神秘与幽玄,三峡试验坝的绝版工程;那白墙黑瓦的古镇,半月形的小桥流水;那茶园清亮碧绿,美丽的油菜花黄……一齐触碰着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可以说,举手投足间都能触摸到历史的风烟,静心敛气间已然闻到了文化的香火气。

  千年时光一盏茶

  素有“砖茶之乡”美誉的羊楼洞,不仅是欧亚万里茶道源头,也是上天赐给鄂南的一块绿宝石。江南四月,细雨霏霏,与大山相接的万亩茶园一望无际,俨然一幅天然的画轴,绿得透明滴翠。钟山川之秀,集日月之华,把江南的一抹烟雨封存在一片片绿润饱满的芽叶里。境内三泉之水,组成“川”字穿镇而过,故得“川”字商标,取其长盛不衰、川流不息之意。羊楼洞因茶而名、因茶而盛、因茶而荣,蜚声中外,香茗天下。

  不知是冥冥中的注定,还是与洞茶难解的缘分,当我在赤壁羊楼洞的门楼前看到“唐宋以来羊楼三泉酽醉千年,东西口外洞庄川字飘香万里”这副对联时,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漫上心头。

  走过冷清近乎荒芜的羊楼洞古街,那些磨去了棱角的青石板,被鸡公车碾轧过的深深痕迹,隐藏着跌宕沉浮的传奇。那石街两旁的明清建筑,似乎还在无言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此时,我忽忆起郑愁予的诗句: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一份淡淡的哀愁弥漫心底,挥之不去。

  羊楼洞的茶,以老青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晒干、筛拣制成,是紧压茶中一绝,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细闻青砖茶,干净清爽,有一股淡淡的陈香。待水煮沸,温杯烫盏,手捧一杯冲泡好的砖茶,浓烈的陈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回味隽永。茶汤红黄明亮,宛若琥珀。浓酽酽入口,不但提神醒脑,而且如见久违之人,既是惊喜,也有默契,同时透着繁华过后的内敛、安之若素的淡定。

  “川”字茶的朴拙与醇厚,让我想起老家的那两块黑砖茶。去年回河北农村老家,收拾杂物间时,偶然发现两块黑乎乎的东西,托在手上沉甸甸的,细看上面嵌有“川”字。听父亲讲,是几十年前他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带回来的。母亲在一旁唠叨,这两块砖茶很占地方,趁早扔了。我说还是先留着吧。

  路上,我把家有黑砖茶的事,讲给陪同我们的赤壁市政协李满林主席听。李主席很好奇地问:“你老家的那两块砖茶,外包装上有什么图案?”我说:“好像印着一片绿叶。”李主席一听很是兴奋:“当时有那么一批,那是很早以前的砖茶了,已经非常有收藏价值了。”他告诉我,你发大财了,回去以后,把它拍个照片,发到咱们赤壁微信群里,相信感兴趣的人会收藏的。

  我内心充满了欢喜,从赤壁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打电话,问那两块砖茶。母亲好像带着一种释然的口气说:“我嫌占地方,把它给扔了。”我一听就急了,说:“听朋友讲,那两块砖茶因为年代久,非常值钱,怎么把它给扔了呢?”但转念,怕年逾八旬的老母亲受不了,又赶紧安慰她,“没事,没事,扔就扔了吧,您不喝茶,留着它也没用。”说实话,经历了此事,我才体会到大意失荆州是什么感觉。

  探幽览胜“四度”情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赤壁这个只有五十余万人口的县级市,竟拥有如此丰厚的人文、自然资源。于是,在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我把它归纳为四个“度”。

  第一个是高度。不是说赤壁有多高,而是“赤壁之战”把人的智慧和英雄气概,一下子推到了峰顶。第二个是长度。你看那洞茶经过内蒙古草原,至中俄边境恰克图,到圣彼得堡,这是一条横跨亚欧大陆、连接中俄的万里茶道,拓展了丝绸之路北线的通道。第三个当属宽度。东晋葛洪于此修道,穷天地之变化,究吐纳于宇宙,使道家文化变得如此辽阔。第四个是厚度。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赤壁都能找到影子。今天的赤壁人,崇德、进取、善联、尚智,不失古风,继往开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恰如辛弃疾的这句词,我与赤壁的情缘,或许“应如是”吧。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