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周末 > 正文

往事如风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02-28 20: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文武

  在老家,大门口是朝东的。巷子很深,出了家门北去很远,再东折百米,就是一座小桥,过了小桥,上了河堤,对面就是一条宽五十余米的大河。

  现在想来,那时的河真宽,沙真细真多,雨水也大,特别是雨季,河堤外侧就是芦苇荡,东西宽有三十米,南北长一千多米,沟河相间,水流不断,鱼虾颇多,孩子们捉鱼为趣,流连忘返。

  那时老家正房五间,偏房东西各两间,爷爷奶奶住东正房两间、东偏房两间。我们住正房两间、南面是养猪的猪栏,也是密封的。家像个四合院,院子偏西北有一盘大石磨,是用来推地瓜干、烙煎饼用的。石磨很重,四个人才推得动。

  我从小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捉鱼虾,虾是小黑虾,在池塘的草丛中,用手捉得少,就把家里的铁笊篱(用小细钢丝做的,用来捞菜或地瓜米)轻轻往水草丛中一插,慢慢抄起,就能捉到五六只小虾,多到十几只,我们甭提有多高兴啦!捉鱼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喜欢捉一种趴趴鱼,头大,身体暗花色,常在静水中,把周围弄成沙窝用于产卵。捉它有两种方法:一是轻轻下水,双手呈钳状,慢慢向它靠拢,然后猛然出击,手到擒来;二是在岸上使劲一跺脚,它就快速钻到某个障碍物下,这时去捉,十有八九能逮着。

  那时村子里买不到鱼钩,就用缝纫的针代替,或者去生产队会计那里讨几枚大头针,用灯头火一烧、一折就成,然后挖些蚯蚓和小蝗虫作鱼饵。

  终日和小伙伴们打蛤蟆、钓青蛙、捞鱼摸虾,无比开心,耍野了,到了上学的年纪,不愿上学。开学那天,我哭喊着不去,最后被父亲逮住强行送到学校。上课时,有小伙伴拿着小渔网偷偷地向我招手,我心里那个痒痒,又跑出了学校,逃学玩耍了一整天。

  教我们的老师叫吴金起,有次是爷爷把我领去学校的,我一路哭哭啼啼,很不情愿。刚到教室,吴老师一把拉住我,脸一沉,让我爷爷回去,他把我的小凳子放到教室最前面,口气强硬地说:“你给我坐在这儿,你敢动试试。”说实话,大人不在身边,还真不敢动。接下来,吴老师就把我晾在一边,上课了。那节课也不知听了什么,依稀记得时间很漫长,中间老师还让我回答了个问题,居然答对了,受到了表扬。课间,同学们都愿意跟我玩儿。中午吃完饭后,我居然不再让家里人送,自己就跑到学校去了。

  我们一班几十个人,自己带小板凳,土坯支成的课桌,桌面用泥细细地涂了一层,很滑润。除了数学、语文两种课本,每人还有一块小石板。用缸片、盆底作石板,笔是石笔,做作业就用石笔在石板上写。我写字很认真,横平竖直,每次作业,吴老师都举着我的石板让大家向我学习。小学算术也难不住我。第一学期我就得了双百,村里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好学生。从那以后,上学的事,再也没有让人操心过。

  下了课,我仍然和小伙伴去捉鱼摸虾,去田野里挖野菜,喂我的长毛兔,每年可以卖几斤优质兔毛,也算一笔可观的收入。除此,我还要承担家里的活,最令我头痛的就是半夜推磨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用人工推石磨磨浆、制作煎饼的。那时人们的主食就是地瓜干煎饼,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会在地瓜干中掺一些杂粮,如玉米、小麦、高粱等。吃煎饼不垫饥,整劳动力每顿饭要吃四个到五个,像我们这些小孩子至少也要吃两个。所以每隔几天,家家就要烙一次煎饼,半夜就得起来推磨。

  家中姐姐起得最早,凌晨三点多就起床了。那时没有钟表,靠听鸡叫或看星星的位置,阴天时就全凭感觉估摸时间了。姐姐把地瓜米清洗干净,准备好家什,把磨冲洗好,然后叫我们起床推磨。叫三遍我也不起,于是父亲到床前佯装打我几下,我才挣扎着起来,懒洋洋打着哈欠,套上磨棒,眯着眼,硬着头皮跟他们围着磨转。不到十岁的我,推不上几圈就累了,头也晕,但还得坚持,有时推着推着就打起瞌睡,磨棍突然掉在了地上,姐姐就笑我。

  半夜推磨实在太难受,有时我偷懒,假装肚子疼,就混过去了。后来,在漆黑的夜里,看到父亲一人推磨的劳累,看到姐姐烙煎饼的忙碌,我再没有打过瞌睡,更没有装过肚子疼。苦难,的确是一所大学,让我学会坚强,让我懂得珍惜,这样的财富让我一辈子都咀嚼不完。

  劳累换来美味的早餐。临上学前,我们可以吃上刚烙好的热乎乎、香喷喷的煎饼。姐姐到菜园里割把韭菜,或采把绿油油的野菜,洗净切碎,放点盐,磕上两个鸡蛋,隔层放煎饼,在热鏊子上烙成浅黄色,味道特别鲜美,用刀切成块状,吃起来真是一种享受。如今物质很丰富,却不知为何,时常会怀念起儿时的那些吃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