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潜心书法创作 传承文人情怀
首页> > 正文

潜心书法创作 传承文人情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2-12 16: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潜心书法创作 传承文人情怀

——访青年书法家王玺

  “学书不是与古人为奴,不是替古人抄书,而是借古人之法,以成自己之书。学习古人,重要的是建立自身的审美。学古而不变者,不能视为创作。创作过程中,不应一味寻求与古人相似。”青年书法家王玺如是说。王玺,1986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顺昌县,现执教于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艺术研究中心。三十二岁的他,有着20余年的习书经历,作品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各类展览、评奖中屡获佳绩。其中,书法《石涛诗二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滚动资助作品。

潜心书法创作 传承文人情怀

王玺近照

  那么,在多年的书法创作与研究中,积累了哪些艺术心得、人生感悟?书法《石涛诗二首》是怎样诞生的,在作者的艺术生涯中有何重要意义?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王玺。

  光明网:您是何时开始学习书法的?多年勤学苦练,有何创作经验可以分享?

  王 玺:7岁左右开始学,初习汉代隶书,以张迁碑为主。之后,又陆续学习了魏碑、唐楷中的经典作品。高中阶段,决定报考书法专业,进入了相对专业的学习阶段。2007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开始了书法科班学习。2011年,考入杭州师范大学,攻读书法硕士学位。期间,我对书法史上的代表作品,以及书法史论、篆刻、古代汉语、文字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这是我的艺术生涯收获最大的阶段,为今后的创作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我的创作方向更加明确,选定了几个更符合内心表达的基点,来进行深入研究,有幸获得了认可。这些小小的成绩,既是对之前学习的总结,也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起点。

  这些年,我始终坚持点与面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对每种书体、不同书家的作品进行全面学习,这是面的展开;选择符合自身审美的书体及风格作为突破口,进行重点研究,这是点的深挖。临摹,是学书的不二法门。但古人优秀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极大,想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应当增强临摹的目的性、针对性。例如,需要通过临摹来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吸收字帖中的哪些要素?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将所学内容有秩序地建立在自己的思想中,实际运用时方可清晰呈现出来。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在临摹与创作的关系上,我的做法是同步进行。换句话说,临摹中所获得的知识,即刻便在创作中予以使用,会多少用多少,一点一滴灌注。

  除此,还要注重作品气息的表达,而非单纯的技法磨练。所谓“技”,指的是技术手段,例如笔法、字法、章法等。但书法创作不是炫技,从技法方面接近古人只是形似,从气息上接近古人才是神似。到各地博物馆去欣赏原作,到碑版、石刻所在地进行考察,直观感受古人的作品,对于书法学习、气息提升十分必要。另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艺术创作,如果脱离了时代,就等于闭门造车。借鉴今人,是与古人对话的一个桥梁。学习当代优秀书家,并非抄袭他们的风格,而是关注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诠释古人。一个人的天分与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多向优秀书家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好书法,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的伟大书家,在学识、修养上都有着极高的建树。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技与道的完美结合。

潜心书法创作 传承文人情怀

书法《石涛诗二首》

  光明网:创作书法《石涛诗二首》的契机是什么?作品有何特点与创新?

  王 玺:那段时间,我的创作主要关注与清代碑帖的结合,并对赵之谦等人的书法作品进行了相关研究。一直以来,比较喜欢古代题画诗,觉得题画诗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思想。每读之,常会让我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题画诗颇有意趣,耐人寻味。我经过认真品读,选了其中两首来写,希望通过作品展示与观众批评,来检测自己的创作成果。

  《石涛诗二首》立足于对古人的传承与消化,不同之处主要是作品呈现方式:采用八尺宣纸(248*120cm)进行书写,创作文字共有六列,属于大尺寸、大篇幅。这种类型的作品,更适合当代展厅。书写风格上,深受赵之谦行书的影响,但又不完全模拟其风格,而是融入了王羲之、苏东坡、米芾的行书元素。字形结构关系上,追求通篇统一,同时强调单字形态的变化。

  业界不少专家和朋友,认为《石涛诗二首》还是比较成功的,有个人的笔墨语言,也不流于庸俗。俗话说,艺无止境。窃以为,这作为某一时间段探索的成果,以及我个人创作的转型期作品,还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有待完善。精益求精,是艺术创作应有的态度。

  光明网: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您是怎样克服的?

  王 玺:书法创作,是一瞬间的事。虽然这个瞬间可能是一小时也可能是一天,但比起整个学习过程来说,都是极为短暂的。为了这个短暂的瞬间,要进行技法的锤炼、学识的积累、心境的培养等,做好充分准备。能坚持数年甚至数十年确实很难,也许这就是书法创作中最为困难的一点。不即时见效,某些时候会感觉自己总在原点,但仍然要坚持下去,拥有冷板凳坐穿的毅力,对抗寂寞、忍受孤独的内心。创作过程中,不受制于任何牵绊,才能将内心真实而充分地表达出来。

  古往今来的优秀书家,无不是心怀天下的高尚文人。我们今天谈文化传承,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将文人情怀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了讲话,深受鼓舞。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作品。近年来,我国书法艺术蒸蒸日上。这得益于国家的大力倡导、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及相关院校的专业培养。作为一位年轻的书法工作者,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让我的内心感到很温暖、很振奋。国家的重视,让我们更有信心、更坚定地将艺术理想实践下去。在未来的书法艺术之路上,还有很多计划有待完成。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将努力克服,争取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来回馈祖国和人民!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