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周末> 正文

《秋水长天》:艺术呈现两岸一家亲的思想精髓

2019-02-05 07:19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9-02-05 07:19:10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冯 磊

《秋水长天》:艺术呈现两岸一家亲的思想精髓

  近读新疆作家孔立文的长篇小说《秋水长天》,内心颇为沉重和激动,感觉被书里的人物压抑着,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是一部我久未遇见的能叫我在惊叹中一路看下去的文学佳作,绝对是一部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好书。闭卷之后,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仿佛还在我眼前重重叠叠地晃来晃去。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阅读感受。

  题材厚重,意味深远。“海峡两岸,一对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两个同胞兄弟。”书封上的这段文字,正是作品的独特立意。这是一部以海峡两岸为题材的小说。主人公孟昭忠、孟昭华这对同胞兄弟,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中离散,之后加入不同阵营共赴国难,为抗日救国同心戮力,漂泊两岸命运多舛但始终血脉相连。整个故事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经过精心筛选加工组合,素材自然真实、跌宕曲折、不虚不假,构思缜密。作品富有想象,充满暖暖真情,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中能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痛和残酷。作家把战争作为政治的衍生物带给一代中国人的悲怆与苦难举重若轻呈现出来,使“台湾两百万老兵每个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这种乡愁和归根跃然纸上,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主题更为明晰突出。海峡两岸史诗般动人心弦的兄弟情、亲情、爱情,令人泪流满面的真性格、真情感、真感动,重现了每个中国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眷恋,重现了中华民族苦难命运中的沉痛记忆,重现了中华儿女对国家团结统一的强烈呼唤。

  构思精巧,独到得体。小说精心设计出来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和一个个结局,处处都感到人地相当、质朴自然、符合逻辑,就像作家写自己亲历亲为的经历一样,看这样的书才是享受阅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一代溃退台湾国民党老兵的生活情状,对人对事对物的描写、叙述和思考,真真切切写出了那个年代两岸同胞的真实历史。当亲情、崇奉和信仰亦两难抉择的时刻,让读者一目了然看到人性本真面目的逻辑、矛盾与窘境。直到后来一个到新疆剿匪一个溃退台湾,其命运跌宕起伏,爱恨纠葛重重,生命价值迥异这些疑团曲折、悬念叠生等等庞杂的故事情节,作者处理得非常得体、恰当、贴切,没留下一点蛛丝马迹。战火中风雨飘摇的青春与成长,乱世里悲欢离合的苦难和抗争。比如写孟昭忠、孟昭华寻找家人一次次找寻、一次次错过,但相遇时面对的却是生死对决。作家紧抓作品的主题、要害和本质,叙述切中要害、精当、独到,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准确地提炼出来,杜绝了有些作家写这类大题材的作品,往往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或笼统概括的叙述。台湾老兵不变的心灵皈依、坚贞哀婉的乡愁、思乡恋祖和渴望回归的情结,是每个中国人根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两岸同祖同宗的炎黄子孙,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人民骨肉相连的血脉亲情分开。台独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坚决反对。小说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了两岸血脉相连一家亲的思想精髓。

  功力深厚,触及灵魂。《秋水长天》恰逢其时、聚焦两岸,以饱满的激情和深刻的洞察力,写人,写人性,写普通人的命运,写人类共通的情感。作家写作态度朴实,感到作品中说的都是真话、实话而非空话、套话。文笔清新,不哗众取宠,不虚张声势,行文自然,率真朴实,重立意、重文眼而非重言辞、重技巧。在细节上下“绣花功”,读起来朗朗上口,杜绝了在许多地方看到的那些枯燥无味、味如嚼蜡的文章中牵强附会的想象和磨损得就像一台报废机器的旧句子,而是把每个字视为一棵麦粒、每个词视为一株麦穗、每句话视为一行麦子、每篇文视为农民的收成去想去写的。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作品中的遣词造句基本没有老词,许多形容词和比喻都是从作者生活圈子里提炼出来的,使得语言鲜活生动、简洁流畅、干净利落。作者充分展露心里怎样想就怎么写的潜意识,写出属于作者自己风格的句子,在把表达的思想寓意和精神境界用精彩的文学笔调渲染出来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心中一跳、耳目一新那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无形中放大了作品《秋水长天》的文学性。一个作家就要用好的作品奉献写作、奉献读者、奉献社会,这样的好作品就应该脱颖而出,这也正是近几年新疆作家引起文学界关注,以及新疆文坛在中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吧。(冯 磊)

[责任编辑:王营]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