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发现自然之美 创造艺术之美
首页> > 正文

发现自然之美 创造艺术之美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1-22 16: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发现自然之美 创造艺术之美

  ——访青年油画家蔡志鸿

  “我是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油画肖像画高端人才培养’研修班第一次见到蔡志鸿的。他为人谦和温雅,待人以诚,为艺术执着而勤奋,满怀激情与期待。这幅《倚树的女孩》色调温润和谐,与少女洁净的脸庞相互交融,气息清新。加上用笔随情尽意,全无矫揉和造作,给这幅小画增添了令人心动的艺术情趣。以他的艺术才华和他对自己艺术理想的坚定,一定会大有所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建成评价说。《倚树的女孩》由青年油画家蔡志鸿创作,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滚动资助作品。

发现自然之美 创造艺术之美

蔡志鸿近照

  蔡志鸿,1967年出生于厦门,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师。他的油画创作,以人物肖像为主,兼有风景写生。“走进蔡志鸿的艺术世界,可以强烈感受到一股唯美的力量。他的作品,注重对人物心理状态进行深刻表现,恰如其分地进行画面意境营造。他的艺术张力,潜藏在画面的每个细节。近可观细节之生动,远可感气势之非凡。”画家李肇瑜如是说。

  “我喜欢画画,是从童年开始的。”蔡志鸿介绍,父亲是数学老师,爱好美术和音乐,自己从小耳濡目染,艺术细胞比较活跃。“小时候,我曾经观察手电筒,画出了圆面自上而下的透视变化。”他回忆,中学时经常在课本空白处画马,来表现马之俊美。“高一暑假,随父亲到泉州走访亲戚,路过新华书店,买了十几本关于绘画的书。”当天回到家,他即废寝忘食地临摹《徐悲鸿素描》,直到凌晨三四点钟。虽然之前没有专门学过美术,静物素描都没画过,但他临摹的人体作品,大都能够接近原作。这得益于天赋和努力。

发现自然之美 创造艺术之美

油画《倚树的女孩》,50×50cm,2017年

  “初学绘画的人普遍头疼的形准问题,并未对我造成多大障碍。之所以如此,我想主要有几个秘诀:兴趣浓厚、高度专注、严于要求和反复观察。临摹时,每根线的角度,每个部分的比例、位置关系,我都进行了认真观察、比较、测量和联系。”蔡志鸿分析。高二时,他制定了报考美术院校的目标,利用课余时间勤奋自学,在宿舍摆静物写生,拿着作品去请教美术老师。“老师给我提出问题,我怕忘了,及时在画面上标出来。再画时,就特别注意。如此反复,进步很快。”他表示。

  1988年,蔡志鸿考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开始接受正式的绘画训练。“大二时分专业,我选择了油画专业。几位任课老师对我关爱有加,几乎把素描、色彩、油画课程的班级最高分都给了我。”蔡志鸿回忆。1992年,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本科毕业,来到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由于诸多因素,画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生疏。本来对我寄予厚望的李全淼老师,来鼓浪屿岛看我的画,每次都表现出失望的情绪。这种状态,持续了十几年。我在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最宝贵的时期,却陷入了低谷。直到2011—2012年,我到中国油画院研修班进修了一年,才得到恢复。”蔡志鸿坦言。

发现自然之美 创造艺术之美

油画《老张》,60x90cm,2017年

  2017年5月,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油画肖像画高端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项目培训,分为集中培训、远程在线指导、成果汇报展等三个阶段,持续5个月。主要课程,包括人物肖像写生、中外油画肖像画发展史讲座、油画材料技法课等。“我有幸成为培训班学员,受到靳尚谊、潘世勋、胡建成、林笑初等著名画家的课堂指导,并获得了范迪安、邵大箴、罗世平、殷双喜等著名评论家的理论指导,受益匪浅。通过培训,我对肖像画的认识及技能把握,有了显著提升,并基本确立了肖像画这一主要创作方向。”蔡志鸿表示。

  《倚树的女孩》是蔡志鸿在参加培训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延续了以往唯美、浪漫的笔调。“很多人,把创新视为艺术唯一或最高的价值标准,把创新理解成一味求新。这其实是片面的。新的东西不见得都是好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东西。无论什么领域,不能否认创新的作用,但继承和发展一样重要。传统的精华应该有人继承、改进,从而发扬光大。”蔡志鸿坦言,自己画画很少在意创新、特色、风格之类的问题,更加关注的是,保持理性的思考和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自然之美、创造艺术之美,让作品趋于理想状态。这样的创作理念,在《倚树的女孩》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发现自然之美 创造艺术之美

油画《村口》,60×81cm,2011年

  “我喜欢传统油画,因为它富于逻辑,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是智慧者耕耘的领地,而不是投机客的天堂。绘画创作,需要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灵巧的手,需要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情感,需要出色的才华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达到众人达不到的高度。这种高度来之不易,才显得格外珍贵。”蔡志鸿表示,画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有所担当、精益求精,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学养,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