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话剧《张謇》的艺术选择性和当代性
首页> > 正文

话剧《张謇》的艺术选择性和当代性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1-22 11: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话剧《张謇》的艺术选择性和当代性

——在话剧《张謇》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话剧《张謇》的艺术选择性和当代性

  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电影电视系教授 沈国芳:

  话剧《张謇》是一部富有历史厚重感、能够涤荡当代人灵魂的成功剧作。从话剧艺术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以人物的信念、理想和精神作为话剧的根基,从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解读伟大人物的悲剧性。这部话剧紧扣人物的理想人格,以独特性为切入点,塑造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一位伟大的悲剧人物,为以真实人物为主体的话剧创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张謇的出身和人生经历独特:晚清最后一位状元,出身平民,坚韧不拔地参加了多次考试,最后在41岁的时候当上了状元,也被封了一个六品官员的官职,他的父亲在知道这个消息不久后就去世了,他又回到了老家去守孝。他的理想也很独特:张謇一直怀揣着一颗实业心,选择了纺织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一生把各种角色及资源融为一体,把传统思想运用于自己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这种人生的信念和理想超出了时代条件,但因内外交困,他的事业失败也是必然的。

  这部话剧没有回避他的失败,而在他70余年人生经历中,抓住一“难”、一个“善”、一个“刚”,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四先生”形象。用人物的典型台词和动作呈现出复杂的内心和人格的独特,彰显出他的民族气节和温和谦恭、坚韧不拔的个性。剧中用了大量情绪性的台词表现人物的内心:“我愧对诸公”“答应的事情怎能不办?”“一人有一心”“以一人救一国”“我本穷人来,何惧穷人去”“救国之本在于实业”“悔什么,何必悔?”这些彰显人物精神骨髓的台词,塑造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伟大的理想形象,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让观众因为他的伟大而感动,也为人物的悲剧命运而扼腕。一位历史的英雄,但不幸的是,生于中国那个时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不是人物个性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

  二、用时代精神烛照历史人物,回眸历史人物是为了寻求未来的道路,彰显历史人物张謇的现实价值。话剧《张謇》聚焦这名意气书生波澜壮阔的后半生,叙述了一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百年前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理想,在今天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像张謇这样的实业家去努力奋斗。这部话剧给当代观众带来一种无形的教育意义和鼓舞,张謇强烈的家国担当、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和情怀也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以“一己之力做一城之事、编织一国之理想”,正是我们当代人所需要的。

  劳逊在《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中说:“假如戏的主题和我们自己并没有什么关联的话,戏剧就不可能引起我们任何兴趣,或对我们作任何道德方面的呼吁。”编导创作的用心是很明确的,把历史看成一个过程,一个对今天仍然有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物的故事。这部话剧中呈现的非凡人所能忍受的痛苦和奋斗精神,一定能振奋当代观众,这也是这部话剧力道所在。这是一部有厚度的大剧。

  三、危机开幕,引发悬置和张力,让观众获得最大的情感反应。剧情从1922年5月张謇70大寿开始,张謇惊闻自己创办的实业陆续陷入困境,垦牧亏损、棉纱滞销、借贷无门、日本宫本之流虎视眈眈,这一系列的矛盾集聚到话剧的开端,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再现张謇的一生。危机开幕几乎是经典戏剧常用的手法,必然决定戏剧动作的大部分是运用回想的艺术技巧,但关键是怎样回想?如何处理结构?

  祝寿这一开幕点的选择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张謇的实业走下坡路的一个节点。悲剧力量更加强大,也必然会引起观众对前情的期待。这种人的意志和环境间的冲突形成了戏剧的深刻性。处理悬置和危机的关联性,是形成戏剧节奏的关键。一出戏的生命完全决定于它的逻辑和现实性。剧中,这个危机处理得非常好,且注重设置危机的关联性。事件之间的理性关系是可以通过因果关系来说明的。导演用了两次人物和自身的“我”的对话,将张謇一生中最重要的带有转折点的心灵世界呈现了出来。虽然两次对话的形式有点单调,但这种对话方式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在结构上形成了呼应和关联。这种对话的设置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是张謇人生中最精彩的两个片段,用这样的回述,可以把前情有机地呈现出来,交代人物内心的动机。这在话剧人物塑造和戏剧结构上显然是成功的。

  最后建议,在写出了伟人张謇后,再写一部凡人张謇。

  (光明网记者贺梓秋采访整理)

[ 责编:贺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