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当歌,慨当以慷
——音乐剧《国之当歌》“二改”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李姝昱)12月22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音乐剧《国之当歌》二改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与会专家和剧目主创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就一改一演的经验和不足,以及二改工作的重点难点、实施计划等,进行了充分交流、热烈探讨。
音乐剧《国之当歌》二改研讨会现场
滚动资助,抓精品攀高峰
音乐剧《国之当歌》由上海歌剧院创作,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左翼戏剧家田汉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全剧将上海的都市风情、抗战的历史烟云巧妙融合,努力探求历史与现实、经典与大众的贯通,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滚动资助。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对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实施“两改两演”,旨在抓精品、攀高峰。其中,一改是根据专家研讨会内容,组织加工修改;一演是在此基础上安排首演,进行中期监督,并召开研讨会。二改是根据一演情况,结合专家意见、群众反馈,进一步打磨提升;二演是再次演出,接受社会监督、群众检验。
按照“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今年7月,音乐剧《国之当歌》一改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国之当歌》在音乐剧的形式和内容、题材与表达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坚实探索,是一部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带给人难忘的艺术享受。具体来说,剧本结构严谨,人物关系准确,情节安排妥贴,舞台呈现灵动。而且,对个人与时代、史实与虚构、原作与新创、所见与所思、高度与深度等几组主要关系处理得比较到位。音乐创作浑然一体,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有适当的变化和发展,做到了雅俗共赏。
艺无止境。音乐剧《国之当歌》还有哪些提升空间,一改工作应当有何侧重?各位专家聚焦问题,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例如,人物音乐有些趋同,希望更鲜明;音乐衔接和交融,应当更紧密。主人公聂耳在某些环节和版块只是作为观察者、体验者,应该让他从头到尾都作为戏剧的核心人物;合理、强烈的戏剧冲突,才能为聂耳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台阶。舞美方面,希望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整体样式,来充分发挥作用;舞台样式,不应只服务于场景变化,而要能够确立起来。演员在唱念做打等四项基本功中,念、做、打还需继续加强。人物服饰造型,以及道具的真实性,仍有待完善,等等。
随后,主创团队对会议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制定了一个可行的修改方案,开始投入剧目打磨工作。12月21日,音乐剧《国之当歌》在嘉兴大剧院精彩亮相,“一改”首演好评如潮。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副总裁,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范建萍表示,音乐剧《国之当歌》以国歌为题材,旨在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和情怀,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她介绍,一改研讨会后,主创团队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了重新思考、修改提升。“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希望每次这样的研讨,都能够帮助作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音乐剧《国之当歌》作曲、编剧李瑞祥
音乐剧《国之当歌》作曲、编剧李瑞祥介绍,一改研讨会后,主创团队集思广益、齐心协力,于9月18日磨合出了一个新的版本。从新版诞生到正式演出,又经历了5次修改。目前,作品上半场是“倾听民众的苦难之声”,下半场是“吹响民族救亡的号角”。这个重要的核,让全剧上升到了一种哲学思考的高度,也更具人文情怀。“期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时间安排、人员调配方面的困难。演员在台上,还要面对和处理老版带来的生理记忆。排演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一个剧院,立身之本是剧,立剧之本是人。我们希望,通过一部戏讴歌一个时代,让全体演职人员共同成长!”
千锤百炼,修改成效显著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近几年,音乐剧《国之当歌》边演边改、千锤百炼。今年7月以来,更是聚焦于改,全剧面貌焕然一新。二改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对作品的修改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音乐剧学会会长、总政歌剧团原团长王祖皆表示,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时代、人民、族根、创意和真情。音乐剧《国之当歌》,很好地诠释了这六个“离不开”,成为一个典型范例。“这次修改,主创团队下了真功夫、大功夫。作品的哲学思考更加明确,人物关系更加有机,作曲水准更加专业。音乐结构完整、风格多样,既保留了个性,又能主动贴近聂耳那个时代。”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韩万斋认为,聂耳的音乐创作既超越了学堂乐歌的风格,也从工农革命歌曲中主动突围。《国之当歌》的音乐风格,既有《巴黎圣母院》的影子,也有其独特性。“聂耳扮演者李新宇进步很大,人物塑造比较到位。重唱部分,可圈可点。舞美改得也好,与剧情相得益彰。”
中央歌剧院一级导演王湖泉谈到:“短短几个月,音乐剧《国之当歌》改得这么多、这么好,让人不由地惊叹和钦佩。作品的一度创作,该要的力量给出来了,该抒情的地方有抒情,该有的艺术形式也都有了,难能可贵。”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提出:“新版改动幅度较大,且越改越精彩。音乐剧《国之当歌》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梁卿坦言,第一次看音乐剧《国之当歌》时,便很受震动,印象深刻。“多年过去,当初一起展演的剧目早已不再演出。《国之当歌》依然坚挺地立在舞台上,让人感慨万千!”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评价说,音乐剧《国之当歌》是一部有意义、有感染力的作品,主题昂扬向上,人物血肉丰满,情感脉络清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既是典雅的又是灵动的,既是谦和的又是庄重的。生动的舞台呈现、积极的艺术创造,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
原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王俭分析,时代与个人、时代与人物关系的深度开掘,使得音乐剧《国之当歌》更具思想性、艺术性。这次修改,主人公聂耳的心路历程更加清晰,思想深化的台阶更加扎实。戏剧性和音乐性结合得更紧密、更有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喜军表示:“《国之当歌》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给人荡气回肠的观剧感受,让人对主创团队心生敬意。国歌响起的时刻,我不禁热泪盈眶。”他希望,红色题材的音乐剧,未来能够涌现出更多精品力作。
中央歌剧院演员、导演李丹丹
中央歌剧院演员、导演李丹丹举例,聂耳改动《毛毛雨》乐谱这段情节,很好地展现了聂耳的艺术个性。“正因为有了这种个性,才让他写的歌曲与众不同、经久传唱!”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教授马梅指出:“音乐剧《国之当歌》选题很好,既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怨无悔的革命情怀,又带领观众回味了上海的风土人情与人物的悲欢离合。”在她看来,全剧表现手法比较简洁,但信息和思想传递非常清晰,较好地实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
一鼓作气,力创质量标杆
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创造质量的标杆。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国之当歌,慨当以慷。”音乐剧《国之当歌》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怎样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努力创造质量的标杆?二改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直言不讳,为作品的进一步打磨升级,耐心地提意见、出主意、想办法。
王祖皆表示,新版有得亦有失。由于改得比较多、磨合时间短,全剧显得有点零碎,舞台转换不够流畅自如,表演有拘谨之感。而且,插科打诨的元素做了大量删减,内容过于板正了。韩万斋希望,主要角色都能培养出接班人,让作品一代代演下去。“谢幕时,一群小孩走上舞台,有继承之感。把这些小孩培养好了,未来正可以演田汉、聂耳和小莉。”
王湖泉认为,戏剧的最大功能是娱乐。“全剧的幽默成分,怎么能够拽回来一点,在增加娱乐性的同时,又不喧宾夺主?”他还建议,舞台上的动静对比关系处理得更好,老上海的地域风情能够更浓郁。娜木拉提出,在幕与幕之间连接时加入音乐。“一些较长的唱段,视觉上有点单一,可以适当加入投影背景、舞蹈段落等,来更好地烘托表演。”
梁卿谈到,音乐剧作品应追求音画合一。《国之当歌》怎样达到这种艺术效果?例如,让舞台表现力和戏剧的张力,与合唱声音的力量形成统一,以增加美感;让灯光和多媒体投影,根据音乐特质、音乐律动,产生更多变化。崔伟指出,剧中每个唱段,都要有核心的文学内容,这样才能让人记住。田汉和聂耳的形象设计,应当更具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尽可能突出他们的独特气质和艺术个性。
王俭表示,散点与聚焦、流畅与切割的关系有待斟酌。“一些起调味料作用的段落,不要过于突出和强调,以免抢了戏份。”各个场次之间的转换衔接,建议以一段流畅的音乐来贯通。孙喜军希望,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关系挖掘方面继续下功夫。“例如,让田汉去码头体验生活,展现一位有血性的剧作家,在国难当头时的责任感。这个人物塑造好了,就会起到水涨船高的作用,有助于主角聂耳的形象树立。”
李丹丹认为,音响控制需要更讲究。“音响开到什么强度,才能让声音既响亮又有美感,还能让观众听懂?这都需要认真调试。”合唱资源放在幕后有点浪费,运用到舞台上可能会大放光彩。马梅也提出,把合唱队集中到舞台上,扮一些戏剧动作,可以有效增强音乐表现力、戏剧感染力。另外,舞台背景构思与设计略显单薄、仓促,色彩不够饱满,语汇不够丰富,希望更好地发挥LED背景的舞台潜力。
好戏是演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研讨会上,大家希望音乐剧《国之当歌》一鼓作气、精益求精,以更好的品相和状态,冲击2019年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同时为建国七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未来,能够真正成为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中国原创音乐剧精品力作,继续为民而呼、为国而歌!(李姝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