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桂林有戏》:非遗传承和剧院演出无缝对接

2019-01-09 09: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01-09 09:36:36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作者:宾 阳

  “戏台就在观众中间,观众三面看戏,沉浸式的体验很特别。”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每周五晚8点,位于杉湖边的《桂林有戏》剧场都有好戏上演。戏迷货贝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对《桂林有戏》赞叹有加。

  由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历时3年打造的戏曲综艺演出《桂林有戏》,自2017年6月首演以来,以典雅的舞台、精致的灯光、华丽的服装、青春的气息惊艳了观众,连续100多场的演出深受桂林本地戏迷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要让大家都知道,桂林不仅有山、有水,还有戏。”说起《桂林有戏》的策划创意,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桂林戏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张树萍表示,传承地方戏剧文化,是一种责任,也是自己毕生钟爱的事情。“桂林戏剧文化源远流长,艺术门类多样,其中,桂剧、彩调还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作为戏剧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教会更多人欣赏戏剧的美。”她说。

  “2013年,我们先后邀请上海戏剧学院的两个团队来桂林打造《桂林有戏》,但呈现的效果并不理想。”张树萍回忆说,这也难怪,我们生长、生活于此,没有谁比我们更了解桂林的戏剧文化。“于是,我们决定自己来做。”

  2015年,桂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重大文化发展工程。“桂林一直是戏曲多元而繁盛的地方,很值得挖掘。”长期研究南方文艺的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黄伟林表示,据1942年出版的《桂林市指南》记载,1941年,桂林有3个平剧(京剧)院、2个桂剧院、1个湘剧院和1个粤剧院,平均每天观众两万人左右。“华灯初上,各院均坐满了人,人们观赏台上的艺事,以调剂生活。”

  “从桂剧《拾玉镯》的少女,到彩调《王三打鸟》的初长成,再到桂剧《人面桃花》的基本成年,可以一直演到出嫁。”张树萍说,创作团队列出十几部传统剧目清单,从中挑选出部分经典剧目的精华选段加以细细打磨,从而形成具有较强逻辑性和艺术性的剧目并驻场演出。

  2018年新版《桂林有戏》演出集桂剧、彩调、文场、大鼓、弹词等多种桂林地方戏曲表演形式于一体,以桂花为主题,将非遗的活态传承与现代剧场空间设计理念相结合,运用新媒体以及传统手绘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呈现了环境体验剧场演出的独特魅力。张树萍表示,演出试图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中,现桂林戏剧之佳妙,表桂林文化之深韵,是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现代运营与观演模式下一次全新的尝试。

  “传统戏曲演出以前是送票没人要,现在是一票难求。”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演出的剧目,往往一开票就被戏迷们一抢而空。这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最近两年,在《桂林有戏》《百姓大舞台》等品牌节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了看戏,年轻戏迷数量增长尤为明显。

  黄伟林认为,《桂林有戏》主创者努力追求精致、精美、经典,将传承与原创相结合,尽可能展现桂林戏曲最美好、最具有魅力的那一部分,在展现桂林地域文化的同时,努力提高桂林戏曲的观赏价值,对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宾 阳)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