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希伯来祷歌

2018-12-20 09:54 来源:北京日报 
2018-12-20 09:54:52来源:北京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王征宇

  在古典音乐创作阵容里,只有少数人有幸被打着高光,为人熟识,作品经常被演奏。而很多作曲家仅以一曲流芳,隐在音乐后的身影,模糊得几近消失。比如写《纪念曲》的德尔德拉,写《柔板》的阿尔比诺尼等等,德国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也是其中之一。

  活到80多岁高龄的布鲁赫,一生写过歌剧和不少大型乐队作品,可如今经常被演奏的也就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苏格兰幻想曲》和一首大提琴与乐队作品《科尔·尼德莱》。虽然这首大协和埃尔加、德沃夏克彪炳后世的大作在美感上不相上下,为人熟识的程度却有很大差距。

  这首《科尔·尼德莱》以犹太人的希伯来祷歌为主题,因此也有直译为《希伯来的祷歌》。犹太人一年有一次这样的祷告日,他们躬身反省,彻夜向神明祈祷,让自己重新开始。凡人活着哪能不犯错,不懂得反思和悔过,那才是最可怕的。希伯来人的祷告日,我以为,跟儒家提倡的“三省吾身”、佛家宣扬的“忏悔”异曲同工。

  “科尔·尼德莱”即赎罪日祷词的第一句,意为“我辈都起誓”,也是这首乐曲的灵魂,使得整部作品听起来庄严、虔诚而神圣。第一部分主题缓慢而沉重,有一种沉郁悲伤的色彩。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情绪渐渐转为明朗、庄严,充满虔诚的信念所带来的内在力量。第一部分主要主题再移高一个八度出现,充满激情,形成第一个高潮,接着转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题舒展悠长,委婉如歌,明净而安宁,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最后在冥想的气氛中结束。

  抛开音乐的主题结构不说,这首作品充满对内心的观照。浑厚的大提琴带着沉思,在低音区反复徘徊,仿佛在自省,在审视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用心追求。苏格拉底说,未经检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音乐用一种很美的方式,提醒和帮助我们来完成这一重要过程。

  布鲁赫这首作品,必定慰藉过很多灵魂,或苦难或张皇或弱小或罪孽……虽没有警句迭出,布鲁赫也算不得音乐的领潮人,但这首《科尔·尼德莱》,却是人类灵魂永恒的需要。(王征宇)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