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颂时代经典 筑民族魂魄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2-19 16: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颂时代经典 筑民族魂魄

——越剧《屈原》“二改”研讨会在绍兴召开

  2018年11月29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滚动资助项目越剧《屈原》在绍兴蓝天大剧院举行了“一改”后的“首演”,赢得了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掌声。该剧201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17年入选浙江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8年成为浙江省首个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的项目。

  11月30日,越剧《屈原》“二改”专家研讨会召开,主创团队就“一改”情况做了介绍,专家们对于“一改”后的“首演”提出了宝贵意见。

  精益求精磨好戏,开拓创新为传承

  屈原历来被寄托以家国情怀、崇高信念与理想追求,按《屈原》编剧吕育忠的说法,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一滴眼泪、一种情怀”。越剧《屈原》重点表现了屈原的具体爱国作为和他做出命运选择的心路历程。湖北省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一级作曲李道国指出,“全剧激情澎湃、撼人心扉、一气呵成,让我们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爱戴。”

  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屈原”塑造者吴凤花代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介绍了自2018年6月28日“一改”研讨会后《屈原》的修改情况:主创团队重新梳理了大至人物塑造、主题升华、舞美音乐,小到台词细节、乐器配置、配角出场等方方面面,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了角色间的情感交流,实现了对人物关系和舞台节奏更深入的掌控。

  越剧《屈原》是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在改革和探索中迎难而上的华丽转身,为绍兴小百花的三次创业转移之路指明了方向。与会专家对绍兴小百花的成功演出感触很深,《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表示:绍兴小百花作为县级剧团,提供了创作生产演出的一种示范,它的整个生产流程、创作机制、演出实践体系的建立和对艺术理想的坚持,对于越剧乃至整个中国戏曲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

  专家们一致认为,绍兴小百花及越剧《屈原》应该成为全国基层剧团转型升级的榜样。《屈原》一直在改、边改边演,每一次亮相都能看到绍兴小百花对于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它以越剧全女团班底创作厚重的历史题材,对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进行创造性理解、表现和演绎,同时对历史精神进行时代审视和现实关照。观众代表鲁敏恬表示,这是一部有开拓意义、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品,它为越剧扩展题材和人物打开了局面,赢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艺术创作中心主任罗怀臻认为,《屈原》让我们看到了舞台新编历史剧久违的回归,以柔美的越剧来演慷慨悲歌,渊源自历史上忧国忧民、坚忍强悍的江南士大夫人格。绍兴小百花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建设和艺术追求,外练武功,内修气质,传承女子越剧外在的柔美、内在的阳刚,以极高演出水准,将“阳刚中的阴柔”与“阴柔中的阳刚”结合得非常出色;同时以一种九死不悔的精神,坚守初心,找回女子越剧丢失的原生气质。

  历史人物的时代呈现,历史精神的现实回响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越剧《屈原》将观众引入历史深处,回望现实。刘玉琴指出,剧中多次出现“清浊之论”,应把其隐喻性表现得更明确,目前的处理方式没有给出结论,也没有进展升华,建议增加一点关于“清”的意境的揭示、概括,和当今时代的需求达到深度的契合。济南市京剧院一级舞美设计、院长于鹤咏也指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注,应做出当代的思考,给观众留下启发。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副研究员、副处长陈曦认为,屈原的精神深入人心,但戏剧应该对人物做出超越历史的独特表达,创作者要去思考,如何对屈原做出一个更符合时代的表达。

  在这方面,《屈原》充分体现了绍兴小百花的担当和勇气。吉林省作协副主席孙喜军谈到:“屈原那种不妥协、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深深打动了我,并让我思考,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在精神世界里究竟缺失什么,我们渴望得到什么。”《屈原》所倡导的忧国忧民,符合我们现实社会的需要,对做人、为政、为民的诠释,也契合了当代的处世哲学。它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包括他所面临的困境,将其上升为一场坚守品格与当下现实困境之间的斗争,引发观众对人物的同情共鸣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面对世俗的利益追求,宋玉、张仪、靳尚、南后等人各自的选择也很有代表性,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而这种现实意义,正是戏剧继续存在下去的动因。

  《屈原》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浙江文化》杂志主编徐继宏表示,《屈原》剧本的现实价值在于,它守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沿革,抓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根和魂,走出了当下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创排的新路子和正方向,是一部守正出新、借古话今的好作品。它所传递的历史精神与对当代的现实观照,在当代审美的挖掘和表现下,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统一。

  砥砺前行在路上,向经典更迈进一步

  尽管“一改”后的作品有了质的提升,越剧《屈原》仍有很多进步空间。为了促进其不断改进、完善,成为真正留得下、传得开的经典作品,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的老师们全方位把脉、问诊、分析,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综合各方建议,下一步的打磨应该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舞台布景可以更虚化、空灵;主题音乐要加强楚文化特色,增添更多楚文化元素,使之成为真正屈原式的民族音乐;越剧声腔要更多彰显流派特色,提升表现力。

  浙江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所原所长朱为总认为,音乐唱腔应有整体布局,板式要有变化,要随人物变化展现不同的音乐风格。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一级演员方亚芬也遗憾于没有从屈原身上听到一段具有表演者自身韵味和个性的范派唱腔。与此同时,罗怀臻提出,越剧声腔要避免歌剧式的旋律化,而更多地向传统越剧寻求资源和方法。同时,他希望在历史剧和公共话题里适当加入私人情感的表现,提升全剧感情的浓度和饱满度,调节全剧节奏,丰富矛盾冲突,扩大情节张力,提升人物形象,使之更贴近、打动观众。

  最后,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工委书记、局长钱清华表示,绍兴小百花团队将发扬屈原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把越剧《屈原》打造成经典,并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路漫漫其修远兮,绍兴小百花要上下求索”,绝不辜负观众的赞誉、专家的认可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关怀呵护。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