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 毅
散场了,对于还未完全“出戏”的戏迷和观众,是一遍遍地高喊“走了,走了,要关门了”,还是友情提示“在前厅可以选购有主创签名的海报或文创产品”?如今,更多的剧院及演出方开始更为有效地利用剧院前厅,通过举办主创主演见面会、签名售卖等活动,将剧目IP应用到更多方面,通过“剧情”在场外的延续,扩大“朋友圈”,营造观演生态,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演出单位来说,“铁粉”是其获得口碑及效益流量的基本票仓,而散场后观众在剧场内的流连忘返则是判断谁是铁粉的重要参考点之一。宣传、互动,包括近距离聆听观众的意见,都可以在这一时间段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多一份亲近和交流,不但会加倍延续舞台演出在观众心中的感动和完美,同时还能把今日的演出化为今后新剧目的最佳广告。
对于剧院(剧场)方而言,提供的不止是舞台和场地,还包括周到的观演服务和浓郁持久的氛围。剧院不应把自己局限于“场地出租者”,完全可以尝试在散场后、开演前的“自有”时间段内,提供同类作品介绍、赏析等延伸服务,团结属于自己的观众群、专家团队,提高话语权,为今后成长为制作型剧场而奠定根基。
“培育观众”是舞台演出的必修课之一,它不应只出现在“进校园”“进社区”的普及性演出中,对于购票入场的资深观众同样需要引领并不断增强黏性。不舍与流连里饱含着期待,请给予时间和服务,在前厅里持续释放戏剧魅力。(秦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