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 朱
对于我这个喜欢听音乐会却对古典音乐仅略知一二的人来说,看到《我该几时鼓掌》(丹尼尔·霍普著,汤菲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名,就觉得一下子被说中了。
作者丹尼尔·霍普是英国小提琴演奏家。书中因此穿插了不少他自己的演出故事,比如第一次在柏林爱乐音乐厅演出时非常激动,“仿佛一个中锋冲上舞台,而没有顾及年迈的指挥几乎跟不上我。这对我是一个教训。”
针对“既然有那么多CD可选择,为什么还要去听音乐会?”这样的询问,作者认为,现场音乐会的特别之处,在于“情境不同”——不同的音乐厅、不同的周遭环境,而没人能预见这些因素将如何产生影响,唯有在音乐会中自行体会。
之前需做哪些准备?如何体验更多?——除了听音乐会介绍讲座,了解节目单,最最重要的是:内心放松是听音乐会的先决条件。尽量远离日常琐事和压力,在听音乐会的这两个小时里忘记一切烦心事……你要做的是尽你所能地集中一切精力去倾听音乐。
古典音乐的“门外汉”,极有可能在错误的时间节点鼓掌,这会招致周边的听众反感。那么,在现场听音乐会,应该在什么时候鼓掌?是等整部乐曲演奏结束,还是可以在乐章之间鼓掌?针对这个困扰着众多听友的问题,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不能一概而论。霍普介绍说,在意大利等南欧国家,观众完全可以在乐章之间就鼓掌,而这也会让演奏的音乐家、乐队深感振奋。但在北欧、中欧,上述做法会被认为粗俗、不得体。柏林歌唱学院曾做出规定,要求观众“不要用鼓掌打断作品的演奏”。
为什么会有禁止乐章之间鼓掌的规定?那是因为观众鼓掌可能会打断正在演出的音乐家的思路,而由多组乐章组成的作品被认为是一个整体。
有大量作品经受不起演奏中途的鼓掌,器乐协奏曲和交响乐作品几乎一律禁止中途大声鼓掌,这类作品需从头至尾连贯听赏。例如,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为“纪念一位天使”,或舒伯特忧伤的《未完成交响曲》,就不该用掌声打断它们。
但对于莫扎特光芒四射的《“朱庇特”交响曲》或柴科夫斯基炫技的小提琴协奏曲,如果第一乐章结束后有人鼓掌,其他听众也不必投以异样的目光。还有,在贝多芬《克罗采奏鸣曲》狂热的第一乐章之后,如果钢琴家和小提琴家的演奏真的非常棒,人们可以冷静地鼓掌。当然,像舒伯特《冬之旅》这样的声乐套曲,中间不鼓掌效果会更好。
总之,音乐会观众对音乐越了解,经历过的演出越多,他们的判断才越可靠,在完全不恰当的地方鼓掌的情况也就越少会发生。(朱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