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首页> > 正文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1-26 14: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豫剧《秦豫情》“二改”专家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崔益明)2018年10月26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豫剧《秦豫情》“二改”专家研讨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秉承精益求精、更上层楼的理念,组织专家、剧目主创团队以及观众代表召开研讨会,围绕豫剧《秦豫情》的“一改一演”,以及接下来修改打磨的方向和要点进行了热烈探讨。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认真研讨文本,仔细揣摩推敲

  今年7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在京召开了《秦豫情》的“一改”研讨会,专家们围绕作品的内容、形式、优点与不足进行了探讨。其后,主创团队潜心研究专家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打磨,10月25日,《秦豫情》在西安进行了“一改”后的首演。演出当晚,剧院内座无虚席,精彩纷呈的表演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情绪,他们深深沉浸在戏剧的魅力之中,为剧中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时而小声哭泣,时而开怀大笑。在演出结束后全场更是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此次再度组织专家进行研讨,既是对该剧修改情况的中期监督,也是对剧目进一步修改提升的助推。总导演李利宏在“二改”研讨会上介绍了“一改”研讨会结束之后,主创团队即刻开始研读和消化专家的意见,着手进行修改的情况:首先在长度上进行调整、剔骨抽筋,能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说两句话,甚至是多余的两个字也进行剔除;其次,对几出重要戏码,比如“小勤恋爱”、“小勤生子”、“想家乡的菜花香”等,做了精炼的加工和排练。

  对于《秦豫情》的此次修改,现场专家给予了肯定。“这部戏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受,觉得它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认为,“该作品以小人物表现大历史、以小百姓展现大情怀,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戏剧感染力等方面,均已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优秀的剧本是戏剧成功的关键。《秦豫情》的剧本非常扎实,充分地展示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有好剧本的基础上,才使得这部戏能更好地表达出社会沧桑巨变之下,人们情感的变化。此外,这个剧本还兼具文学性,使这样的题材拥有文学的力量、历史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

  研讨会现场,多位专家对小勤扮演者徐俊霞和张大扮演者王凯的演技予以肯定。《中国戏剧》杂志社原主编赓续华评价道,“两位演员的表演非常细腻,为整部剧加分不少。尤为重要的是,从最初只有主演徐俊霞的表演突出,到如今,其他角色也找到了自己的光芒,整个团队演员的演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剧团努力之后产生的可喜变化。整个团队水平上升,让我们感到整出戏有了‘一颗菜’的精神。”

讲述小人物故事,演绎大时代精神

  推敲被粗疏的细节,找寻被忽视的音乐

  首次观看《秦豫情》的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李春喜在开研讨会前做了很多功课,认真研读了“一改”研讨会的会议纪要,认为这部戏的“一演”大致体现了“一改”专家的基本意见,完成了“一改一演”的阶段性任务。但这部戏在“二演”的时候仍然有加工、提高的空间。他认为,在叙事逻辑和戏剧结构上,整部剧以结婚那场戏为节点,前半部分的处理非常周密,但二人结婚之后的戏则显得冗赘,“给我一种另起一行的感觉。”

  在戏剧结构方面,崔伟认为,“小勤和张大的深情、小勤寻找张大、雪夜与婆婆相遇、生产危难四个部分是否都要呈现出来,还值得商榷。”对此,刘玉琴也提出,婆婆找“托儿”买胡辣汤的情节,足以表现出婆婆人性善良的一面,其后的戏份同样为了表现婆媳关系的改善,略显重复。北京戏剧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则对小勤生孩子时的唱词提出质疑。他认为,对于难产中的小勤来说,此时她心中最放不下的并不是家乡的菜花香,更不是婆婆卖房子凑医疗费,而是孩子的生死、张大的音信。

  在表现形式上,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认为,在表现张大和小勤产生碰撞导致瓷器破碎时,场景突然从白天变成了暗场,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待商榷。对此,李春喜也建议让演员采用戏曲的表达方式,直接表现撞车的场面,或许会产生更为戏剧化的舞台效果。“戏剧化和生活化需要进行有机地结合。”对于表演,《剧本》杂志社原主编、编审黎继德认为,戏曲表演应有强烈的形式美学和美感,具备非常鲜明、强烈的特征。

  “音乐就如同剧本一样,是戏曲的根基和灵魂。目前来看,剧中的音乐拖了后腿。”湖北省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一级作曲李道国直指音乐的不足,他希望《秦豫情》在音乐上面有所突破,首先应找到主题音乐,将豫剧与陕西音乐元素相结合,有效地贯穿整部戏;其次,要找专门的人对合唱进行辅导;第三,进行重新配器。北京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作曲王亚勋也同样强调了乐队的问题。他表示,人物的情感和精神都需要音乐予以渲染,但是,目前乐队的编制还是过于简陋,需要提升。

  舞美方面,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一级舞美设计于鹤咏认为,条屏结构的使用,导致艺术韵味和意趣不足,没有克服条屏分割组合空间带来的平板局限,没有凸显舞台结构的美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应当进一步挖掘戏曲的假定性、虚拟性、写意性与时空自由的潜能,彰显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神气韵,重视符合自身文化特点的形态和观念贡献,注重传统审美与当代审美感的对接。

  作为本次研讨会特意邀请的观众代表,李想、薛甲乙也表达了自己的观剧体验,为剧目的进一步打磨,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多次观看《秦豫情》的李想不仅是个戏曲爱好者,同时还是一名当地媒体记者,他曾就《秦豫情》采访当地观众,他认为,“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戏,老年人能看到自己当年逃荒的经历,年轻人则能体会到谈恋爱情窦初开的感觉。这是一部描写小人物的戏剧,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演进、大离合,就是一部史诗。”

  “可以说,2016年没有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就没有《秦豫情》这部戏的诞生,没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资助项目,就没有这部戏的现在。”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西安市豫剧团团长赵鹏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多轮支持,感谢众多专家给予的肯定和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和方案。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秦豫情》今年在郑州、济南、兰州等全国多个城市展开了巡演,随后将开启第二轮巡演,走进上海、徐州等地演出,将演出20余场,预计惠及观众25万余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