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景俊美
2018年10月,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江苏省昆山市举办。盛典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昆山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348个戏曲剧种将在今后两到三年的时间里陆续亮相。
今年盛典的参演剧种达120个,参演折子戏剧目156个,具体包括大戏14台,折子戏专场31场,共演出76场。且折子戏专场每台演出2场,演出地点既有剧院剧场,也有乡镇舞台,是真正服务基层、服务民众的惠民之举。演出的多数剧目,主要是戏曲艺术中的经典剧目。这种集中展演和回望戏曲经典、惠泽广泛的大举措,体现了主办单位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力度和决心。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背景下戏曲人敢立时代潮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真心、苦心与诚心。具体来说有两种精神令人敬佩:
一是敢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勇立潮头精神。戏曲人不仅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默默地传承着中华文脉,而且凝聚力量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幕戏《牡丹亭》,八大院团联合上演,一流演员集体亮相,精致、唯美、典雅、细腻,致敬了传统,也致敬了艺术。国家京剧院的武戏折子戏专场,《时迁探路》《打焦赞》《金钱豹》三折,有情、有戏、有故事、有人物,带给人巨大的艺术满足感。一方面,戏的设置巧妙,行当搭配、语言妙处、人物细节以及一招一式的深厚功夫圆融与共。杨排风既有花旦的灵巧,又有武旦的力度和劲道,人物感强烈、艺术品位高。故事虽不复杂,文辞也不华丽,旦与净之间有礼有节、有功夫有唱腔的艺术表达渗透着浓浓的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和价值理念,特别是其审美情趣的灵动流溢是很多新编剧目所望尘莫及的。另一方面,戏的功夫扎实,每一处都有表达,也都是看点。戏剧界常说: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三日不练,师傅知道;七日不练,观众知道。这话对于话剧甚至是文戏演员来说,也许未必有那么明显的蛛丝马迹,但是对武戏演员来说,却是再精确不过的了。《时迁探路》中,对时迁的塑造已属有技有艺、有难度有亮点的艺术呈现。比较而言,《打焦赞》和《金钱豹》两折戏是更加立体而多维的艺术表达。剧中对行当的、人物的、声腔的、技艺的以及脸谱与服饰的精粹呈现,让观众接受了来自传统、经典和艺术的三重滋养。因为有从内容到形式、从审美肌理到价值理念的相得益彰,整晚的戏便显得分外动人。
二是敢于面对问题、克服困难的攻坚克难精神。百戏盛典活动的规模之大、头绪之多、任务之重是不言而喻的。主办方精心筹备、立体探索、及时纠错的机制已初见成效。首先是活动策划方面,力争给每一个剧种出彩的机会,且在学术定位上做更加客观、真实而全面的考证。所以我们能看到一本厚厚的多达125页的《观剧指南》,图文并茂,剧种与剧目的介绍简洁明了,汇集了各方人力与智慧。其次是宣传推广方面,全媒体推广剧目,使更多民众受惠于文化艺术的精神大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的综合报道、各地商会的大力动员、自媒体平台直播以及新媒介软文推送同步进行,及时宣传和报道了盛典的相关信息与演出现状。再者是剧目质量方面,展演期间邀请了戏曲界专家学者对展演剧目问诊把脉、建言献策,可谓倾听各方声音、汇聚众人力量以期实现更加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更加下大功夫探寻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的精神追求。
不过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更加关注戏曲艺术的本体。无论是新编剧目还是整理改编传统剧目,都有必要探讨声腔、表演以及程式动作的合人物、合情理性,进而在推动人物塑造的深层动因上下功夫。二是要进行艺术市场的有效性探索。文化惠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能打破市场自身的良性循环,否则戏曲人永远是在自说自话,不能跳出圈子与国际舞台和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正常对话。三是要因时因地落实不同剧种的区别性政策。都是地方戏,粤剧与蒙古剧、龙江剧的发展现状、从业人员和市场受众有很大不同,加之所在地区的经济差异,如果它们都是一个政策、一样补助,则文艺政策对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一定是不大的,甚至是无效的。
作为“戏曲的盛会,百姓的节日”,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事业的有效总结,更折射着新时代精神的优良基因,在探寻和推动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贡献卓著。英国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哈耶克曾说:“在社会演化中,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汇中国百戏,展戏曲新颜”,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举行,是一次戏曲史上的创举,它体现的正是戏曲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情怀,同时又是新时代背景下戏曲人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的表达。让我们祝福昆山,更拭目以待戏曲艺术的美好明天。(景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