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让“张謇”留下来、走出去
首页> > 正文

让“张謇”留下来、走出去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1-15 19: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让“张謇”留下来、走出去

——话剧《张謇》首演及“二改”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贺梓秋)2018年10月12日,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话剧《张謇》在江苏大剧院上演。作为2018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会演项目,这也是话剧《张謇》进行“一改”后的首次演出,现场掌声如潮。翌日,话剧《张謇》“二改”研讨会召开,主创团队和专家及观众代表,充分交流了感受和意见,为剧目的下一步打磨提升出谋划策。

让“张謇”留下来、走出去

研讨会现场

  一句句捋台词,一步步磨精品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曾于6月19日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一改”专家研讨会,导演李明华称“帮助非常大”。专家们从剧目的情节设计、剧本创作、舞台表现等各方面提出了丰富的意见,诸如加强全剧及主要段落的社会矛盾、强化大生纱厂的故事主线、中年张謇与老年张謇隔空对话的形式有所重复、视觉上对书法元素的使用难于表达完整等等,为主创团队如何修改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会议之后,主创团队充分吸收专家们提出的意见,从各个方面对剧目进行了修改。李明华介绍,在剧本方面,“一句句地捋台词,加强、补充了风云乱世的时代背景和张謇在此背景中的心灵煎熬,体现出更多的历史厚度与质感”;演员表演也做了相应的改进,“抓住每一个能够触动人心、更好地表达人物心理的地方”;在舞美上,将一些前期与后期脱节的部分增加了层次;音乐进行了重新录制;服装造型也做了调整,以求更好地体现人物性格等等。

  “上一次专家们说风雨飘摇的时代感体现不足,所以我又更广泛地了解了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编剧罗周在修改剧本时,尽可能地充分展现时代背景,通过细节推动人物的命运变化。同时,又谨慎地删减了一些不太必要的情节,以保证整体时长。对于原先一直从事戏曲创作的罗周来说,还有一个难点在于,戏曲的台词有字幕,而话剧不同。“要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把台词准确地传递到观众的耳朵和心里,难度很大。”她在详细地梳理台词的过程中,自己一句话一句话地念,以保证观众能够接受。

让“张謇”留下来、走出去

话剧《张謇》剧照

  此次修改后的剧目不仅在剧场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原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李法曾称赞南通艺术剧院话剧团,“他们的执着、细心、谦虚、谨慎,打动了我。”这次修改不是盲目听取意见,而是把专家们的意见汇总起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科学地、负责任地改”。

  打磨匠心剧目,攀登艺术高峰

  导演李明华在会上表示,前期的修改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他期待各位专家能够给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张謇》这出戏走得更好、更远。

  山西省文化厅剧目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王辉指出,这出戏在叙述方式和语言系统上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叙述方式的不稳定和不成熟,造成了剧目几乎通篇是在“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也造成了叙述过程中时空交错的模糊;而语言系统的不稳定则导致了观众在欣赏时会产生诸多隔膜,诗与故事、书法与剧情、银两与算盘声的配音以及与视频影像的融合,还有进一步加工的必要。由于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二十多个,建议对人物关系要做一些交代,避免人物即上即下,令人不解。

  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王蕴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尽量在有限的舞台中表现更多的内容,适当地“强主干、缩枝蔓”,进一步强化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张謇形象;二是张謇与了然和尚的对话、中年张謇与老年张謇的对话还需要再琢磨;三是剧中涉及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还需要交代清楚。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张永祎建议,两次中年张謇与老年张謇的对话相似度很高,建议可以用两种形式进行对话,第一场对话可以由两人对话变为三人对话,将张謇的三个人生阶段放在一起;第二场对话可以尝试两个人一虚一实,增加一些创新和变化。

让“张謇”留下来、走出去

话剧《张謇》剧照

  南京大学教授、亚洲影视与传媒中心主任周安华认为,这出戏的戏曲感太重。“主人公说话一直非常激昂,没有展现出他犹豫、彷徨、低落的一面。”他认为,对戏剧来说,节奏非常重要,“不能一直这么高调、这么紧张,可以有适度的情绪转化。”在台词方面,也需要考虑大众的接受度,不能太过于文气,而缺少生活性。

  国家大剧院一级舞美设计、舞美总监高广健在称赞此次的舞美设计“非常讲究”,让人印象深刻之余,指出舞台背后的多媒体形态和基本舞台之间缺少过渡。比如,“剧中有三次出现了白色的纱幔,但给人的观感仅仅体现出了投影的技术功能,没有找到它与剧目内在的关联度”。

  小修改大提高,小调整大效果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此前曾指出,要让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刻、更加鲜明,必须将其置身于更大、更强烈的矛盾中,而此前戏中的社会矛盾不够突出。他认为此次修改加强了人物在社会矛盾中的塑造。“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针就是,小修改大提高,小调整大效果。”

  正如蔺永钧所说,接下来需要做的是进一步的精雕细琢。与会专家针对剧中一些细节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央实验话剧院原副院长李法曾提出,希望增加剧目的悲剧色彩,现在对张謇的壮举表现得比较充分,但对其困境与孤独表现得还不够;中年张謇与老年张謇对话的处理,还缺少亮点和细节,还需要从人物的内心出发,中年张謇的内心表达还不够充分;演员台词的处理有些失韵,大段的台词需要区分出高潮与低潮;张謇夫妻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还不够等等。

  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用了“厚重”“沉着”“韵致”几个词,指出这出戏让张謇这个人物直达人心。他对戏中几处小细节提出了建议,比如在张謇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时,周围其他人都是赞同的态度,“我觉得这里可以有人问一句为什么,把张謇拒绝的理由说清楚。张謇的言行对周围人会产生影响,不一定非要营造‘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而要拉开人物层次”。

让“张謇”留下来、走出去

研讨会现场

  会上还邀请到两位观众代表,他们在观看演出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例如,最好在演出前先用字幕简单介绍一下张謇的生平故事,更有助于观众融入剧情;在张之洞、翁同龢等人上场时,可以做些字幕说明,让观众有所了解;台词中的文言文比较多,最好能多一些滚动字幕,帮助观众理解。

  话剧《张謇》于2017年首演,由南通艺术剧院和港闸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在今年10月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会演中获得了最高奖—优秀剧目奖。该剧将张謇这位“南通之子”成功搬上了话剧舞台,再现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实业救国的伟大抱负。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浩表示,经过一次次的修改,话剧《张謇》已经从“幼稚孩童”逐渐成长为“英俊少年”,这其中离不开国家艺术基金和各位专家的支持帮助。“既然要把这出戏打造成精品,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精益求精,才能让‘张謇’走出去,成为江苏的张謇、中国的张謇。”

[ 责编:贺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