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淮剧《武训先生》值得讨论和研究
首页> > 正文

淮剧《武训先生》值得讨论和研究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1-13 12: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淮剧《武训先生》值得讨论和研究

  ——在淮剧《武训先生》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淮剧《武训先生》值得讨论和研究

  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淮剧《武训先生》是一部很好的戏。提及淮剧,自然就会联想到苏北地区的扬剧、淮海戏等剧种。这些年来,淮剧在这几个剧种里面最亮眼,无论是上海淮剧还是江苏淮剧,出了不少好作品、好演员,淮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展,剧种的优势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唱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淮剧《武训先生》剧本平实但很深刻,朴实而深刻地彰显了武训精神,又是为淮剧量身定做的。杰出作家的写作,写到后来,往往就是落尽铅华、尽显人生,罗怀臻的《武训先生》剧本就是这样。剧情的安排也很巧妙,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闲置的,而是前后观照,用到了极致。全剧大致分为两段:前面是为何发奋办学,真实地再现了武训的人生经历;后面是如何行乞办学,在感伤凄楚的故事里加入了乐观主义元素。这种悲喜交加,是典型的中国风格和乡土气息。导演的艺术也很高妙,韩剑英追求一戏一格,赋予了该剧以独到的舞台风格和呈现。演员表演非常精彩。这部戏给主演梁伟平的挑战和压力很大,要是在舞台上不动起来、不火起来、不热起来,可能就不好看了。简言之,编剧、导演、演员构成了该剧的黄金搭档。

  淮剧在新时期的发展,编剧罗怀臻起了领军作用。他从淮剧起步,对淮剧更熟悉、更有感情。从他当年提出都市戏曲、都市淮剧的概念,我就感觉到,他是一位可贵的善于独立思考的剧作家,兼具着理论家的气质。这些年来,他的都市戏曲做得很精致、很时尚、很现代,但并没有丢弃浓郁的剧种气息、乡土气息。没有这些,就不是地方戏曲、不是乡土淮剧,也难有都市淮剧,就不是淮剧《武训先生》了。今天,我们总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的论说是一方面,总要找到具体的个案、例证,淮剧《武训先生》就是这样的个案,非常值得讨论和研究。我以为,该剧的经验,对其他作品、其他剧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戏曲在当代的走向很重要,不能离了中华文化和戏曲艺术的本质的东西。当代人写戏曲,我不反对借鉴西方话剧等舞台艺术的美学思想,写一悲到底,但中国观众可能更喜欢悲喜交加,我也如此,不能“免俗”。大家都在关注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我们同样需要优秀的历史剧,淮剧《武训先生》以严谨的历史剧的面貌出现,而不是“戏说”,表现出对历史和人物的尊重。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淮剧《武训先生》应该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俗话说,艺无止境。有关该剧今后进一步的修改打磨,我提两点建议:

  第一,调整一下张老辫命运改变的原因。张老辫坏事做尽,遭遇火灾是他命运改变的重大转折,从此家道中落,因果报应,体现了普通百姓对为富不仁者的批评。但一场大火,太过偶然。其实,剧中管家这个角色,可以发掘,可以利用。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是张老辫的帮凶,也看到了东家如何不仁不义,最后他把张老辫给坑了。如此,张老辫命运的转折就有了必然的逻辑,剧情就更顺畅了。

  第二,剧中表演、念白似乎可以做点减法。主演梁伟平以60岁的年龄演绎武训,唱念做表、跌打滚爬,难度很大,但都很出色地完成了。不过,他的表演和唱段可以适当缩减一些。例如,“做梦打鬼”那场戏,删去也似乎不影响剧情和人物,但可以减轻一点主演的体力消耗。还有,感觉念白稍多,希望适当砍掉一点,以弱化话剧手法、强化戏曲手段,避免让人产生看话剧的联想。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