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晨子
京剧独角戏《老人与海》?瞬间的诧异之后,立刻会心,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老人与海》多么适合京剧的改编和尝试啊。茫茫大海上,老人独自驾船,与一条比船还大、能拖着船走的大鱼搏斗,陪伴他的是偶尔飞来的小鸟、白天的太阳和夜晚的星星,而他与之搏斗的不仅有海上的风浪、吞了鱼饵的大鱼,还有大鱼引来的嗜血的鲨鱼,这一切,不正适合用戏曲高度的假定性舞台空间和虚拟化的程式动作来表现吗?老人自言自语着,兴奋过、怀疑过,最终坚守了自己的意志,不正适合安排唱念吗?
亮相于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想周的《老人与海》是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的委约作品,编导马笑和优秀的净行演员刘大可合作完成了作品。刘大可充分发挥和展现了他的功底,将传统戏中一系列牵马的动作化用在老人钓鱼拉扯鱼线中,又把船桨当作老戏中的武把子,舞得虎虎生风,鏖战凶猛的鱼蛟。小说中对疲倦的小鸟一笔带过,只说老人担心它是鹰的猎物,刘大可却安排了一段老人与小鸟的对话,用眼神交待出小鸟飞行的弧线,交待出小鸟落脚在船上、交待出小鸟飞远了,在老人与大鱼的紧张对峙中,老人与小鸟的这个小段落似闲笔,形成了节奏的调节。
全剧五十分钟,和原作相比,老人的心理层次和变化尚不够丰富,全部依赖念白而少唱段也还是个损失,然而,此路可行!2007年,上海京剧院曾推出龚孝雄编剧、严庆谷主演的丑角独角戏《小吏之死》,改编自契诃夫的名作《一个小公务员之死》。2014年,上海京剧院又推出章楚吟编剧,王盾、郭威主演的《草芥》,改编自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而人物内心的开掘和主题意蕴丰富,戏曲的种种表现手段大有用武之地,又提升了文学性。
西方经典名剧的戏曲改编中,繁重的叙事任务和突兀的文化差异往往会拖累全剧。何不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呢?要知道,对整一性的追求原本就是西方古典戏剧的,中国传统戏曲结构散漫,演剧体制也多是折子戏串联,对短篇小说的演绎,正创造了新的折子戏!(郭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