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希望话剧《成兆才》留下来
首页> > 正文

希望话剧《成兆才》留下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10-23 11: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希望话剧《成兆才》留下来

——在话剧《成兆才》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希望话剧《成兆才》留下来

  李法曾(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承德话剧团的大部分戏,我都看了。话剧《成兆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令人难忘。“留下来”,是我对这部戏的期许。粗制滥造之作,往往经不起推敲;好戏才应该留下来,能够留下来。就像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作品虽然不多,但质量精益求精。他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今天仍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话剧《成兆才》,我看了三遍,不禁想起《风雪夜归人》和《网子》。与不少话剧作品相比,《成兆才》更贴近生活,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可信。看得出,经过打磨提升,这一版有所改进,效果较好。我对评剧比较了解,年轻时看过很多名角儿的戏。今天再看《成兆才》,听到里面的评剧唱段,有种亲切之感。

  话剧《成兆才》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舞美布景设计简约精炼,把后台的繁杂、热闹气氛表现出来了。第二,戏曲唱段恰到好处,为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服务。戏曲演员功夫细腻,能够较好地融合在话剧舞台上。这一点,我非常赞赏。第三,剧本贴近生活,人物形象逼真,生动描绘出了戏班在旧社会的生存状态。一些台词,如诗一般,明白如话又寓意深刻。例如,“落子是咱碗里的饭,落子是咱菜里的盐,落子是咱苦中乐,落子是咱愁里的欢”。剧情不愠不火、娓娓道来,给人舒服之感。第四,结尾比较巧妙,结束在《杨三姐告状》的唱词中,充满美感,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是,全体演员都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一些演员年纪大了,演这部戏有点吃力,但经过努力,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看戏过程中,除了看主要演员,我还经常观察群众演员。在话剧《成兆才》中,所有演员都在认真演戏,都在人物状态之中。对待表演,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值得尊敬。接下来,话剧《成兆才》将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滚动资助下,进入“二改”阶段。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序幕中场子被砸后,其他人都灰心丧气,成兆才说“砸得好”。起初,他觉得大家失去了饭碗,比较沮丧。可是转念一想,这对落子戏来说,或许将是新的开始。这里,有一个判断、思考的过程。个人建议,“砸得好”三个字起初是小声说,之后开始跟众人大声说,但不要喊。

  第二,第一场中,成兆才听到妻儿离世的噩耗,不应该一下子晕过去,而是有一个从不相信到确认再到悲痛的过程。这样,才符合生活真实。

  第三,第三场中,师父任德贵回老家前有句台词“临走,师傅想最后再唱两句落子”,演戏的痕迹比较明显。建议改成“师傅一辈子,是离不开落子啊”,然后开始唱,这样就自然了。

  第四,第四场中,大师兄姚金花要离开,把合同给成兆才看,成兆才的反应不够细腻。任小山顶替姚金花演戏时,成兆才和其他观众从不相信到相信的过程,应该演得更清楚些。随着任小山的表演,观众从质疑到认可,应该有一种心理变化。

  第五,任小山唱得不错,但脸较大,希望化妆时把片子再往里贴一点,人会显得瘦些,这样更漂亮。

  瑕不掩瑜。话剧《成兆才》是一部非常好的戏,希望能够留下来,越改越好,多多演出!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