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一首歌唤起的汉字文化记忆

2019-01-29 10:48 来源:南京日报 
2019-01-29 10:48:03来源:南京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崔益明

  近日,一首全曲涵盖70多个生僻字、“知识点太密集”的歌曲《生僻字》在网络上爆红,登顶了国内不少音乐榜单,在抖音、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引来无数的翻唱者……

  《生僻字》这首歌曲,全曲共涵盖70多个生僻字:“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绵绵瓜瓞/奉为圭臬……”“龙行龘龘/犄角旮旯/娉婷袅娜/涕泗滂沱/呶呶不休/不稂不莠”“咄嗟/蹀躞/耄耋/饕餮”……等等,因而被网友称作是“史上最难歌词”。

  有评论认为,这首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因而“对生活、学习影响不大,不必过度夸大认生僻字多的好处。”其实,我认为这种看法本质上是过分功利化地对待语言、知识,而忽略了汉字文化本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生僻字》歌中这些字,某种程度上也像文物,一种稀缺的展示物,也正因为少见,更凝聚着古典之美,它们同样是千百年来文化沉淀的结晶。它们的美,具有穿越时间和国界的力量,构成共同欣赏的文化语境。因此,很多网友认为,这首歌之所以能够爆红,就是因为这首歌曲凸显了汉字文化的魅力,承载了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今天这个传统文化复兴时代的必然结果。

  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在写《小说稗类》中,使用了很多生僻字。为什么使用?张大春说这是因为“如果找不到更平顺或者平浅的字,我只能用那些不常被大家认识的字”,而且,这些生僻字“它能够唤起思考,会更清楚,或者更深入。”他在写李白的书中,也因而大量引用了一些生僻字,以展示并有效利用其背后蕴藏着深厚丰富的文化意义。

  文字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心灵史。记得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有一句名言: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多少人赞美中国汉字如诗如画,千姿百态。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举世无双……

  汉语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文化的根。没有汉语,我们将失去一切。但是当下,古老的汉字文化置身于传统与现代的漩涡,如今又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安心阅读?

  对于我们的母语文化,该用怎样的方式传承和传播,让它们重新焕发出活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现在,随着这首《生僻字》歌曲的走红,不少人纷纷录制视频翻唱之;甚至不少外国人都开始挑战这首据称有着“史上最难歌词”的歌曲;更有网友希望这首歌曲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现在,这首歌已经横跨海洋,火到了日本,一曲生僻字日语版《四字熟歌》,俘获了大量日本粉丝。

  这真的就像歌中所唱,“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也许,我们从这首歌的大热中,可以获得一丝关于文化传承方式方法的启示。

[责任编辑:崔益明]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