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结“秦晋之好” 谋传承大计

2018-12-14 15: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12-14 15:25:16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责任编辑:产娟娟

  作者:杨 渊 郭志清

  12月7日,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30余名演职人员专程前往陕西西安,在百年易俗社观摩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并与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建立合作关系,以蒲剧版《三滴血》的排演为契机,共谋传承发展大计。

  今年是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经典剧目《三滴血》演出100周年。在经过数月的全国巡演之后,易俗社回到西安,再演秦腔《三滴血》。根据运城市蒲剧团艺术创作室的前期筹划,蒲剧版《三滴血》也已经进入排演日程。为了让演职人员更好地理解《三滴血》的艺术精髓,运城市蒲剧团此次专程前往西安观摩学习。

  易俗社与运城市蒲剧团结成友好单位

  寒风凛冽,-5℃的低温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惠敏莉为远道而来的同行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带领演员参观了易俗社博物馆。发黄的老照片、纸张变脆的手抄剧本、曾浸透汗水的戏装、与蒲剧前辈们同时代甚至同台演出过的秦腔艺人介绍……演员们慨叹不已,更加意识到传承戏曲艺术的艰辛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100多年前,蒲剧泰斗郭宝臣、杨登云等老艺人在西安为蒲剧艺术开疆拓土,与秦腔、京剧等剧种相互学习,留下了一段段蒲苑佳话和一出出经典剧目。从云升班到唐风社,再到晋风社,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前,蒲剧和秦腔这两个姊妹剧种在西安的戏曲舞台上一起创造了许多经典剧目,易俗社的《三滴血》亦曾被蒲剧前辈成功排演,进而成为蒲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这次运城市蒲剧团重排《三滴血》,一是传承蒲剧艺术经典,以戏带功培养新人,二是向兄弟剧种致敬,沿着蒲剧前辈的足迹重回西安,为蒲剧艺术的发展和复兴注入活力。运城市蒲剧团团长贾菊兰说:“蒲剧和秦腔有着源远流长的血脉关系,此次蒲剧版《三滴血》的排演,将再一次成为黄河两岸‘秦晋之好’的艺术典范,让蒲剧和秦腔一起精诚合作、交流学习,为梆子戏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2月7日晚6点,易俗社剧院早已是观众满座。在后台化妆间,运城市蒲剧团的年轻演员们认真观摩易俗社名家们化妆,梳水头、贴鬓、勒水纱、吊眉、包头,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其艺术态度令人敬佩。

  晚7点,演出正式开始之前,西安秦腔大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走上舞台,向来自运城市蒲剧团的戏曲同仁以及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的音乐专家和各位观众表示热烈欢迎;接着,惠敏莉与贾菊兰一起,在舞台上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授牌仪式。“秦晋之好永结同心”的铜牌,标志着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与运城市蒲剧团戏曲艺术联盟的建立,也代表着秦腔和蒲剧今后各种交流合作的开始。随后,双方还互赠剧目光盘和剧本书籍,得到观众的热烈响应。

  秦腔《三滴血》正式开演,由惠敏莉领衔主演,教科书般的表演令大家赞不绝口,也为蒲剧版《三滴血》的排演树立了一个典范。在台下观摩的蒲剧青年演员褚晓丹非常感慨:“易俗社的艺术家们演出精湛,举手投足都规整大气,不愧是百年剧社,让我收获很大!”演出结束后,贾菊兰在观众的热烈要求下,演唱了自己的代表剧目《青丝恨》中的唱段。蒲剧名家吉有芳也登台演唱了《表花》唱段。随后,蒲剧版《三滴血》的演员们也上台,与角色对应的秦腔名家们“结对子”,将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惠敏莉表示,长期以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都是易俗社的办社宗旨。达成共强共建的联盟是支持兄弟剧种最直接的方式,易俗社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其他剧种也能上演。“希望剧目排演完成后可以走进易俗社剧院,为我们陕西观众献上蒲剧版《三滴血》,感受不同剧种的魅力。”她说。

  这次赴西安观摩学习和联盟共建,是运城市蒲剧团在运城市文化局的领导下践行“传承经典,培养新人”的具体举措,从《白沟河》《三滴血》到《窦娥冤》的“传承三部曲”更是结合剧团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务实的工作态度。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舞台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剧团也不是一个人的剧团,只有不断培养新生力量,不拘一格,才能让我们的蒲剧艺术满园生辉,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贾菊兰说。(杨 渊 郭志清)

[责任编辑:产娟娟]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