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冷眼旁观”巴洛克

2018-12-06 11:06 来源:北京日报 
2018-12-06 11:06:08来源:北京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祁景谋

  小的时候,我的小提琴老师给了我一盘磁带,里面收录的是以色列爱乐乐团五十周年团庆纪念音乐会的实况录音片段,其中有维瓦尔第的b小调四把小提琴协奏曲和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至今,这两首曲子让我常听常新。

 

巴赫极限明信片。德国出版 李近朱收藏

  当年第一次听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区分出维瓦尔第和巴赫的这两首作品的区别,以为是一套协奏曲。因为它们在风格上、旋律性上、和声配器上是如此相似,而这也开启了我之后对于巴洛克音乐时代的探究。

  先来聊聊巴赫的这首作品吧。第一乐章轻快曼妙。两把小提琴先后出场,既有它们相互间的戏谑私语,又有弦乐间清晰的对话主题,就像一场追逐游戏,一场既有主角双人舞又有集体舞蹈的狂欢。2000年德国莱比锡的“摇摆巴赫”音乐会上,著名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和他的妻子共同演奏了这一乐章,可谓对这个充满伴侣感的乐章的最佳诠释。

  第二乐章“最美慢板”,在音乐史上同类段落中是极为动人且被人熟知的一个,我们会觉得它极具现代性,与当下的审美习惯毫不违和。两把独奏小提琴缠绵悱恻,不断向更高的旋律线攀升,如晚空的星夜静谧安详,如遥远的田野尽头飘来阵阵馨香。忽然想起两句古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个乐章不断酝酿的音乐情愫就是这样深深缠绕着我们的感官,令人欲罢不能。

  第三乐章是弦乐版的“赋格”。巴赫在键盘音乐创作中大量使用“赋格”这一技术,而在其弦乐作品中最为精当的一个使用实例就是这部协奏曲。独奏小提琴与弦乐组进行着比第一乐章更为激动的追逐和嬉戏,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间做着极为清晰的彼此模仿,就像双蝶翻飞,形影不离。全曲也收束在这一动感十足的节奏当中。

  在审美风格上,巴洛克音乐(包括歌剧)有种难以名状的美与和谐感、一种节制感、一种形而上的美。巴洛克音乐中一切冲突与情绪起伏都统一在一种美学价值上,不像后来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作品所呈现出的强烈戏剧感与写实性。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似乎更典雅、更从容,犹如布莱希特所提到的“间离效果”——不论你要表现什么,都要有所控制,有所抽离,要中立,仿佛冷眼旁观。这种至高的形式设计,有种超越俗世烟火的美,这种代表一个时代的美学追求、文化追求总能让人产生和谐感、提升感,即使无法在生活中真正实现,能够仰望,就已经很快乐。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