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剧种繁荣是百花齐放的重要标志

2018-11-26 10: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11-26 10:28:27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责任编辑:崔益明

  作者:安葵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不同地域的剧种具有不同的风格。北方的剧种,如梆子、秦腔、蒙古剧、龙江剧等等,急管繁弦,高亢、粗犷;南方的戏,如越剧、黄梅戏、梨园戏等等,丝竹悠扬,低回婉转。昆曲那么雅致,观赏昆曲如品佳茗,而一些地方小戏,感情表达直白火热,观赏这些剧目如饮醇酒,受到强烈感染。各种地方戏也如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鲜花,当地观众看了感到亲切,外地的观众看了感到新鲜。

  在完成全国戏曲剧种调查之后,在昆山举行2018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对于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戏曲自宋元时代形成以来,一直在广大群众中间流传,虽然走过曲折的道路,也发生过很多次剧种的盛衰兴替,但作为戏曲的整体却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基本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在世界各古老剧种中是绝无仅有的。戏曲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它是由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不同剧种所组成的紧密相关。近代以来,地方剧种数量激增,它反映了各地群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20世纪50年代,曾有过一种主张,要在戏曲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新歌剧。中国戏曲剧种那么多,在哪个剧种的基础上发展新歌剧,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反映到毛泽东主席那里,毛主席说:还是百花齐放好。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主席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八个字成为党和政府戏曲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包含丰富的内容,包括剧目的百花齐放,表演风格的百花齐放,但剧种的百花齐放是最重要的基础。推陈出新,是在继承各剧种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百花齐放与推陈出新是互相联系的。只有贯彻了推陈出新的方针才能实现百花齐放;也只有百花齐放才是真正的推陈出新。

  1952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参演剧种23个,37个剧团演出了82个剧目。这是对中国戏曲整体面貌和推陈出新成果的第一次检阅。许多剧种的代表性演员都是通过这次会演而为全国熟知。张庚、郭汉城等老一辈戏剧家都说,观摩了这次会演才更加了解中国戏曲是那么丰富多彩,从此坚定了从事戏曲事业的决心。这次会演及以后的多次全国性的、地方戏的会演都不仅培养了演员,也培养了戏曲理论工作者,并在全国形成了重视戏曲艺术的舆论氛围。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外来艺术、流行艺术的冲击,民族艺术的发展遇到很多困难。党和政府重视民族艺术,采取不少措施以振兴戏曲艺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民族艺术的处境有了根本的改善,有些濒临消亡的剧种得到了抢救、保护,显出了新的生机。这次百戏盛典既是一次成果的展示,也是进一步推动戏曲剧种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有些地方的小剧种,长期只在狭小地域流行,这次登上百戏盛典的大雅之堂,必将增强这些剧种保护传承发展的自信。大剧种发展成熟的历史也是它们不断吸收新的营养元素的历史,通过这次展演,也应虚心向兄弟剧种学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在探索中践行。

  这次盛典的举办也向我们提出了加强剧种建设的任务。剧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剧团是演出的实体,剧目是创作的基础和剧种得以传承的载体,人才是创作的主体,因此也是剧种保存和发展的关键。现在有的剧种,虽然还有人能演唱,但人才断档,行当不齐,传统剧目许多已不能演出,更没有创作新的作品的能力。所以要有效地保护剧种,必须给剧团以切实的支持,在剧目挖掘、整理和创作上下实实在在的功夫,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希望在这次盛典之后,各剧种的同志能认真对本剧种的现状做出评估,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计划,使得我们的剧种在下一次活动中,以更优异的成绩和更新的面貌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安葵)

[责任编辑:崔益明]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