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粤剧《蝴蝶夫人》复排:用岭南语言讲述“世界故事”

2018-11-17 15:19 来源:广州日报 
2018-11-17 15:19:26来源:广州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崔益明

  作者:张素芹

  马(马师曾)红(红线女)经典、由意大利歌剧改编的粤剧《蝴蝶夫人》要复排了!近日,粤剧《蝴蝶夫人》启动仪式在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

  琼霞主演复排的《昭君公主》剧照。

  1952年红线女饰演的《蝴蝶夫人》。

  该剧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红线女艺术中心“非遗”资金扶持,由珠海市粤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复排,红线女的“关门弟子”、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琼霞担任主演和导演。

  当初:红线女排粤剧《蝴蝶夫人》,曾到日本考察45天

  1952年,由意大利同名歌剧改编的现代粤剧《蝴蝶夫人》在中国香港首演,引发轰动,这部剧由红线女邀请马师曾、薛觉先共同演绎。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表示:“红线女老师就是因为不满于当年香港粤剧粗制滥造的情况,1952年力排众难创办了‘真善美’剧团,而《蝴蝶夫人》就是她创建剧团后创排的第一部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据悉,为了把这个戏演好,红线女专程到日本作了为期45天的考察,了解日本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行动举止、谈吐礼仪等。红线女参观了松竹等两个电影公司,观看他们的布景制作,与日本电影演员交朋友,还到她们家中作客以观察日本人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摆设等,并在日本采购了一批戏中要用的服装、道具。

  据蒙菁介绍,红线女从日本考察回来后,《蝴蝶夫人》就开始排练,邀请中联电影公司的四位导演(吴回、李晨风、秦剑、王铿)来帮忙排戏。这个戏有许多在当时来说是比较新颖的艺术手法:比如在蝴蝶夫人向中尉叙说她如何自小失去父母、由爷爷抚养长大时,舞台出现一块银幕,蝴蝶夫人一边唱,银幕上就配合她唱的内容,出现她与爷爷当年生活的画面(影片是事先拍好的)。蝴蝶夫人“盼夫归”那段主题曲,采用欧洲歌剧原来的乐谱,由音乐家卢家炽记谱填词,红线女是用民族戏曲的唱法演唱,伴奏也是戏曲的伴奏。经过填词、演唱、伴奏的因素,其实已对原来的歌曲进行了一定的改造。编剧在这段“洋歌”之后衔接上梆子慢板,衔接得很自然,老观众听了觉得仍然是粤剧的味道,可以接受。而一些自小就读“洋书”的人,听到在粤剧中唱出一段“洋歌”来,也觉得很新颖。

  《蝴蝶夫人》从剧本编写到演员表演以至音乐、舞美等各方面,都做到严肃认真,力求完美。演出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上座很好,但排演开支很大,剧团赚不了钱。不过,红线女认为这是向自己的艺术理想走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这个收获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复排:抢救和挖掘,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蝴蝶夫人》1952年首演,内地的粤剧院团至今没有复排过这出戏,珠海粤剧团团长琼霞却“知难而进”。作为红派艺术传人、红线女的入室弟子,琼霞曾复排过现代戏《山乡风云》、古装戏《昭君公主》等红派经典。这次《蝴蝶夫人》,是将普契尼的歌剧改编移植到红派粤剧,是戏曲创作的另一个类型。

  粤剧《蝴蝶夫人》是对红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是站在红派艺术的起点上来发展。”琼霞说。她也谈了这部剧的几个亮点。

  音乐性上,粤剧的包容性很强,粤剧《蝴蝶夫人》会融合意大利歌剧原来的音乐比如交响乐,也会切入日本的音乐元素;伴奏方面,不会停留在原来的粤剧乐器方面,会从音乐方面多角度表现人物形象。“意大利、日本的音乐,如何融进传统的梆黄?我们也要积极探讨。”该剧粤剧移植编剧陈锦荣表示。琼霞说:“这个戏中,除了梆子,小调也会有。二黄梆子,是红老师的强项,我会好好体现。负责本剧音乐唱腔的赵仕强老师会有很多想法。另外,从表演方面,我也会根据我的理解,体现红派表演艺术。”

  粤剧《蝴蝶夫人》会在舞台上体现行当的均衡发展,完美展现各个行当百花齐放的情形。“行当的发展要依托剧目。比如我们当初复排《山乡风云》,就促进了行当的进步。歌剧《蝴蝶夫人》是个抒情悲剧,剧情不够丰富,主要是用音乐和演唱来表现。但是在粤剧中,我们的各种行当有机会去表现和丰富人物,每个角色都会用戏曲中夸张的表演方式去塑造,包括剧中的领事等,我们会用行当表演弥补歌剧中人物丰富性的不足。”用中国方式、岭南语言讲述这个“世界故事”,琼霞信心满满。

  另外,这个戏以红派艺术为核心。“但这个戏也是马红经典,马师曾的唱腔将由我们团的张健来传承、学习。所以这个戏也希望能促进流派的传承发展。”琼霞说。

  复排《蝴蝶夫人》意义非凡,既是向粤剧红派艺术经典致敬,也是向粤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表达庆祝。“传统剧目复排会彰显经典剧目的现代性。”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唐国华说:“复排粤剧传统剧目,其实质就是抢救和挖掘粤剧,把粤剧优秀的传统剧目重新立在舞台上,就是对粤剧这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的一种传承,也是对粤剧作为广东代表性地方戏曲剧种文化传统的继承。”

  探索:粤剧的开放和包容

  粤剧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粤剧就以开放包容之姿开始了对国外剧目、小说、影片的移植,如根据《一千零一夜》故事改编的粤剧电影《贼王子》,根据莎士比亚《驯悍记》改编的粤剧《刁蛮宫主憨驸马》等。尤其是,将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成粤剧,业内已经做了诸多探索。

  粤剧《天之骄女》由著名粤剧编剧秦中英根据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改编,1983年演出。而在20世纪40年代,红线女在香港也演出过同是改编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天之骄女》。

  粤剧《天作之合》是根据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改编的古装轻喜剧,由已故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与张建军导演,是广州粤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2016年广州红豆粤剧团为广州艺术节再度复排该剧,由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梅花奖得主崔玉梅主演。该剧将《第十二夜》中的人名、地名、环境、礼俗等内容“中国化”,原作中的台词也被化为粤剧的唱词念白,令其更贴近粤剧观众,同时保留了原作的戏剧结构以及人物性格,从而保留原作独特的戏剧魅力。

  首演于2007年2月的新编现代粤剧《豪门千金》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改编而成,由两位梅花奖得主倪惠英和黎骏声主演。该剧将原剧的背景中国化,改为对外商业繁荣的澳门与广州。

  从外国小说、戏剧改编,是粤剧剧本的一个类型。粤剧前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努力。如今,复排根据普契尼同名歌剧改编的粤剧《蝴蝶夫人》,让业内人士兴奋不已。复排要力求“修旧如旧”。但是,传承也意味着创新。其次,是剧目情节的现代性,那些贴近生活、接地气、积极向上的优秀传统地方戏曲作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粤剧是最具岭南特色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移植是粤剧的一大创作类型,从外国著名小说戏剧改编粤剧,是用中国的方式,岭南的语言,去讲述世界的故事,这也更加有利于将粤剧的传播。”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室主任张晋琼如此表示。(张素芹)

[责任编辑:崔益明]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