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邂逅古琴

2018-11-15 09:50 来源:解放日报 
2018-11-15 09:50:32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作者:丁 冉

  平素喜琴。虽不会抚琴,亦看不出其中门道,只是喜欢听。每当人静夜深、茶浓花落,总喜欢挑出一张唱片,打开留声机,听琴声流淌而出。

  古琴的形制多种多样,往往极尽雕绘之能事,如蕉叶琴、朱雀琴等等。古代文士常以精美书画上琴,更增雅致。近人为古琴刻字,却往往平俗。某报曾附有一宋琴彩页,上面“潇湘水云”四字,竟然使用电脑字体,湖北的陈新亚先生评说:“琴若有知,亦当饮泣。”

  古琴书画,实在是很重要的,像元代赵孟頫的琴,书法与古琴相互增美,真的赏心悦目。选一台琴不易,行家们往往很挑剔。现在都市的微量噪音足以影响对琴音的判断,所以选琴最好在夜深人静时,会更多地发觉琴音的微妙细节。好琴不争声,但在不利的环境下只会发出混沌的声音。至于琴室,要静,却不要空,但也不能布置过多家具。琴台其实不需要过大,古人常常把琴放在膝上弹奏,亦自琴声泠然,雅音响彻。

  如果琴本身不佳,纵使《高山流水》的妙曲,技艺娴熟的琴师弹奏时也不会达到良好的状态。对于选琴,手感、杂音、反应之灵敏度、深广度、音量动态、力度、平均度、传声表现、和谐清浊等,均极重要。没有对琴的严格要求,也就没有中国古琴的高雅艺术了。

  我喜欢听古代琴曲。花落茶浓,山高月小之夜,静听《高山流水》,便觉宽阔浩荡;失意之时,沉溺《梅花三弄》,不觉志气重生;听《平沙落雁》,便有鸿鹄高翔心态;听《秋夜读易》,便觉曲短情长、平和中正;赏《渔樵问答》,顿觉疑云烟消,大千世界,庄严华美……

  中国艺术是以“乐”为中心的,古代文人有很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像欧阳修、苏子瞻,都精通此道。在所有乐器中,我喜欢古琴。近世音乐有太过绮靡之倾向,古琴则更淳朴,虽然有人嫌其粗糙,但古琴确是洗心之曲。我喜欢古澹的曲子,或者正是喜欢自然吧。(丁 冉)

[责任编辑:李姝昱]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