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劫后余生的柏林音乐之声

2018-10-29 14: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8-10-29 14:10:09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责任编辑:产娟娟
    作者:甄隆梓

  正所谓“无巧不成话”,笔者上回谈到指挥巨匠切利比达克与柏林爱乐乐团横跨三分之一世纪的恩怨纠葛,未几传来消息,这个名团将由“80后”指挥家杜达梅尔领军,在11月中、下旬将分别到深圳和北京演出。笔者近日也刚买到切利比达克执棒的12CD加1张赠碟套装,是见证他早年与柏林三大乐团合作的罕有录音文献。

劫后余生的柏林音乐之声

切利比达克专辑封面

  这位指挥怪杰对于录制唱片深恶痛绝,古典乐迷人尽皆知。他一贯的信念是:“音乐有如生命,每次的音乐经验因时空不同而获得不同记忆。” 卓越的指挥应根据现场演出的特定时空因素,包括音乐厅的材质构造、指挥与乐师和听众的互动等,调节呼吸、韵律与速度,这些精微差别难免会被录音扭曲,因此,唱片的价值不可能跟现场演出相比,就像把音乐做成罐头青豆一样,特殊的色香味尽失。现代录音技术允许艺术家将乐曲分段灌录并剪辑出“理想的演绎”,最极端的例子是,小提琴大师海菲茨1946年录制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干脆“一人分饰两角”,先跟乐团录制一个独奏部,再按该录音“协奏”另一独奏部!难怪切氏对现代录音玩意及其过分商业化很不以为然。

  但饶有意味的是,物以稀为贵,全球乐迷如饥似渴地搜寻任何流出市面的切氏唱片。德国Audite公司以出版历史录音见称,本专辑的制作严谨精美,全部据“验明正身”的原始母带进行“数字重新混音”,音响效果令人满意。

  柏林是现代德国音乐名城,至今仍有五队职业交响乐团。本专辑留下了1945-1957年间切氏与柏林三个乐团的合作成果。当中分量最重的,自然非柏林爱乐莫属。从1945年起,切氏仅33岁就成为首席指挥,几乎指挥了乐团的所有演出。切氏也许出于年少轻狂,或者希望尽快闯出名堂,极速扩充了柏林爱乐的表演曲目,涵盖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的作品。切氏的指挥感情充沛,又不乏对细节精雕细琢,但后来获其导师H·蒂森及时指点,应寻求以简约形式再现乐曲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做到“方其始已得其终,至其终亦得其始”。乐迷若细心比较切氏年少与晚年的录音,应可体会个中三昧。

  本专辑有不少录音首次以唱片发行,珍品不少,例如在1946年录制的格利埃尔的《为花腔女高音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和沃尔夫的《5首艺术歌曲》,分别由德国知名女高音E·贝格尔与女中音M·克洛泽演绎。

  切氏1945年刚毕业就在柏林电台指挥比赛中夺冠,一跃成为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前东德)的首席指挥,该乐团简称RSB,于1923年成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台乐团。尽管切氏与乐团只合作了一个乐季,本专辑仍保留少量录音,最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9月录制的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由波兰钢琴家R·科扎尔斯基担任独奏,后者被认为深得肖邦真传,却在完成此录音两个月后辞世。

  切氏也曾与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合作。该乐团成立于1946年,1956年改称柏林广播交响乐团,1993年改为现名。据悉切氏与乐团只举行过三场音乐会,包括为了庆贺导师H·蒂森70岁寿辰而演奏他的三首作品。本专辑以赠碟名义收录的,是1957年10月7日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音乐会实况录音,只是残篇,第三乐章仅得5分钟,切氏在指挥期间的吟唱、跺脚以至咆哮声却隐约可闻,乐曲余下部分的录音母带在1960年代遭到删除,不无原因。

  总之,这套专辑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无论怎样强调都不算过分:那是劫后余生的柏林音乐之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德国决心要从废墟中重新站起来的艰辛努力;也是一位未来的指挥大师初试啼声,向当时以至后世的古典乐迷呈献一份厚礼。(甄隆梓)

[责任编辑:产娟娟]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